首页  新闻动态

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隆重成立
发表时间:2009-04-25

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成立大会暨“和谐社会构建与公共管理创新”研讨会2007113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盛昌黎、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金兴盛、浙江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张伟林副局长、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连晓鸣、中共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等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来自全省各高校、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浙江省委政研室等单位的137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成立大会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主持。

浙江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张伟林副局长宣读了《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准予筹备成立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的批复》,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来法教授代表学会筹委会做了筹备工作汇报,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理事会成员和学会常务理事会成员,选举姚先国为会长,选举王来法、王国益、卢福营、沈玉平、何显明、何翔舟、郁建兴、宣勇为副会长(按姓氏笔画排序),选举苏振华为秘书长。

盛昌黎副省长代表浙江省政府对学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学会今后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她指出,公共管理是政府部门等公共组织依法运用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公共管理水平决定了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程度,加强公共管理研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快速扩张和社会的转型,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且愈加复杂,对政府及公共机构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公共管理体制现状与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不适应,政府职能不清,责任不明,改革迟缓,效率低下等问题,仍是困扰下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因此,加快公共管理研究,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的水平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盛昌黎副省长对学会的发展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她指出,希望学会能够团结组织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实际工作部门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整合学科资源,搭建研究和交流平台,加强理论创新,提升研究水平,推进公共管理部门的深化改革,为我国、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子辰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民主与法制建设大步推进,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在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对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公共政策及管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公共组织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自我革新和发展,必须有崭新的公共管理理念作指导,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的成立对于促进我省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科学研究创新,提升研究水平,推进公共管理部门的深化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浙江大学将积极参与学会的工作,营造学术氛围、构建研究平台、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科发展,为推动学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会主管部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连晓鸣的讲话阐述了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学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随着我国、我省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加强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把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同时,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我们从事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因此,我省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依托我省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队伍培养基础,立足浙江公共管理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共同发起成立公共管理学会,组建学术组织网络和学术交流平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恰逢其时,一定是大有可为的!他提出:希望省公共管理学会坚持依法照章办会,不断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希望省公共管理学会坚持学术立会,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希望省公共管理学会坚持服务兴会,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希望省公共管理学会坚持协作强会。

在成立大会之后,召开了“和谐社会构建与公共管理创新”研讨会(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第一届年会)。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副院长宣勇教授、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沈玉平教授、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何翔舟教授作主题报告。

姚先国教授在题为“公共管理的学科特点与历史使命”的报告中指出,公共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公共管理与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边界比较模糊,并且就其发展而言有不足之处,比如对策性较强而基础理论较为薄弱,方法论、规范性及有效性较差,社会需求强大而知识支撑(供给)不足。但是,公共管理的学科也有其发展的优势,表现为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侧重于政策的论证与制定。目前公共管理的研究体现了管理学的内在要求,例如效率导向、集体理性(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协调)、政策导向等。另外,浙江省公共管理的研究也有其特有的优势,浙江省政府创新活跃、社会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对公共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实践的环境。宣勇教授在题为“教育经济管理:大学组织结构与管理研究”的报告中,主要就大学的定位、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学科组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沈玉平在题为“论财政体制的政治属性和地方公共财政建设”的报告中指出,当前对财政问题的研究一般都是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的,而从政治属性作为切入点的研究还比较少,只有从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下来研究财政体制,才打通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知识领域。财政的政治属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1.财政活动本身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治权力为依托的资源配置和收入调节活动;2.财政是政府用以实现政府目的的重要工具,是支持政权的物质基础;3.财政体制本质上是与政治权力分配相匹配的权力制衡。最后,宁波大学何翔舟教授在题为“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评价——以行政成本支出为例”的报告中分析了三个增加行政成本支出的因素,指出行政成本支出分析不仅是经济学、管理学的问题,而是交叉性学科的问题,要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需要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对目前行政支出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进而提出一些可供讨论的解决方案。

与会代表围绕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决策与管理体制改革、浙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经验四个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第一组是围绕着公共管理理论的问题展开讨论,各位与会代表就欠发达地区农民如何增收财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公共管理的本土化与政府角色、公共政策的执行网络等问题进行的探讨。第二组围绕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主题展开讨论,各位代表就浙江公共服务型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工问题、女大学生就业、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等问题发表了看法。第三组围绕着决策与管理体制改革的主题展开讨论,各位代表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民间商会的失灵及其矫正、宁波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浙江行政服务中心流程再造、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地方政府竞争、产品市场竞争和劳资关系等问题发表意见。第四组的讨论主题为浙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经验,共对三个论题进行了讨论。第一是和谐社会问题及其原因,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和民生的改善是促进和谐社会产生的动力,而目前的一些制度性和社会结构的问题加深了社会分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二是讨论公共管理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浙江财经学院吴静教授提出了幸福指数的概念,试图将定性的问题定量化,个体的问题整体化,这一研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第三是讨论浙江省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探讨了目前浙江省还存在着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研讨会共收到参会论文63篇,大会评选了浙江财经学院吴静教授等14篇论文为优秀论文。

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的成立,将会对我省从事公共管理教学与研究的同仁更好的开展交流、推动学科建设和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会宣布下届年会将在宁波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