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MPA新闻
从杭州到柏林,空间上我们跨越了八千公里距离,时间上我们跨越了六个小时时差,漫长的跨国之旅后,参加洪堡大学WINS课程(Berlin Workshop i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Socio-Ecological Systems)的我们,踏进校园初始便被兴奋感所充盈。
.
.
“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黑格尔。被称为“现代大学之父”的洪堡大学,完全担得起曾在此任校长的黑格尔如此洋溢的赞誉。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威廉•冯•洪堡及自然科学家、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两兄弟在1810年创立了这所柏林最古老的大学,也是第一所新制大学。洪堡大学所倡导的学术和教学自由,以及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统一的办学宗旨,使其对欧洲乃至全世界学术界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徜徉在美不胜收而又经历了历史沧桑各具特色的校园建筑中,随处可见200多年来在此工作和学习的无数名人足迹,哲学家黑格尔、叔本华、费尔巴哈,科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赫兹,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国人熟悉的周恩来、陈寅恪、赵九章也都曾在此就读。
.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1845年,马克思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中的这句话便被镌刻在如今的洪堡大学主楼正墙。
.
本次课程的主题“资源环境与国家治理”,也同样旨在从资源环境管理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制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首日的教学中,为我们授课的Hagedorn教授、Villamayor博士、Farrel博士和Malvido女士以课堂学习、案例研讨、中德对比介绍等多种形式让我们在理解环境问题、开展制度分析方面得以应用和实践。
.
访学课程在紧凑密集的节奏中揭开序幕,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不断地向开阔视野、寻求新知的目标努力。
.
.
撰稿;尤添、高鸣霞、姚沈兴、张舟
.
201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