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创业零距离——记公管学子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园参观活动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6-05浏览次数:0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伴随而来的是破产、熊市、失业,就业率低、GDP下降……当大批的应届大学生为一份工作甚至只是一个面试机会东奔西走时,有那么一批大学生却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受他人的面试,为同龄人提供一个个工作机会。为他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做自己的老板——他们就是在全国高校新兴起的大学生创业者们。

创业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每每想到创业,想到能成为自由的“老板”,也觉得激情澎湃;然而创业又是如此陌生,大学生要如何创业?创业需要哪些条件?如何获得这些条件的支持?如何在创业道路上获得成功?种种疑惑与障碍让抱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在创业道路上迈开第一步。

2009531,在公共管理学院苗青老师的带领下,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的30位同学带着探索、学习、交流的目的走进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园。在创业园里,来自浙江大学的学生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创业者们一起交流探讨创业话题,与创业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

活动现场报道

2009531(周日)上午十点,来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的30位同学在学院苗青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园。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园创始人、高经济师、高校创业教育专家、大学生创业实战教练——何伏林教授携园区师生热情地接待了到访的浙大师生一行。

首先由教授致欢迎词,并为浙大师生们播放了介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园及在园内推行的国内首创的全真环境下创业教育模式DV短片。然后由苗师为何教授颁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业创新研究员、学生实践导师”的特聘证书,并由学生代表为老师送上学校及学院的纪念礼品。

简短但正式的受聘仪式之后,就进入此次参观活动的核心环节——由创业园的创业代表向浙大学子介绍他们的创业项目,两校学生就各创业项目及相关创业问提进行交流探讨。

此次有四位大学生创业代表介绍他们的创业项目,四项创业项目涉及不同的领域,各具代表性,引起了浙大学子们的极大兴趣及探讨热情。

    

创业项目一:魔术道具买卖业务

 首先与我们分享创业故事的是一名依靠魔术创业的同学。一方面有着对魔术的热衷,另一方面借助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人们对魔术产生的巨大兴趣,一个凭借魔术而产生的创业项目就此得到了发展。在销售对象方面,他的企业由一开始面向在校学生,发展成为面向公众及酒店、旅行社;在销售内容方面,他的企业由刚开始只零散销售魔术道具,发展成为将道具作为礼物、纪念品销售给酒店,并通过教授魔术技巧带动魔术道具的销售。从联系生产商到拓宽销售渠道,从实体销售到开展网络经营,该创业团队的规模不断壮大、收入不断增多

图为魔术创业项目的负责同学与浙大学子们进行近景魔术互动

 

浙大学子们根据他的介绍,针对该创业项目进行了许多分析探讨:

首先是对该项目业务拓展的探讨。该项目业务拓展主要依靠四个方面:作为正常商品买卖,酒店礼品推广,导游培训以及表演输出。

第一:作为正常商品买卖。由于高端的魔术没有学习的门路,所以现在他们传授的一般是较为常见的魔术,这样的魔术技术比较容易学习。魔术协会采用的是买商品教技术的手段。问题是同一种魔术技术一般只需要一次教学,但是商品的购买并不是一次的。也就是说很难吸引顾客多次购买同种的魔术道具。譬如说魔术牌,这样的商品的使用周期太长了。就这一点而言,是否可以考虑多学习一些采用消耗性的道具的魔术。卖消耗性的魔术道具,这样才能保证订单的数量。另外,加强魔术的创新也不可或缺。

第二,导游培训。这一块的市场潜力很大。他们向地陪导游推销魔术道具,鼓励他们在游客的旅行途中表演几个小魔术表现亲和力拉近与游客的距离,也能使游客心情更加愉悦,提高服务质量。建议是:不单单是传授魔术技法,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魔术与游客交流。这一部分,以后可以向专业导游培训学校转型。

第三,表演输出。这部分的问题主要是竞争力不强,专业性不够。建议是用相对的低价吸引中低端商店客户。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训练。

第四,酒店礼品推广。与酒店宾馆合作,让宾馆把魔术道具以纪念品的形式送给前来入住的客户,然后从宾馆处获取一定的利润,这是个很好的扩业途径。但是如何与宾馆达成协议,获取他们的合作这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其次是关于进货途径的探讨。比如该如何与生产厂家达成协议,怎样避免进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等。老师也提出,单独进行道具的销售会使该创业项目遇到发展困难,应该将魔术技术和魔术道具的销售结合起来,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创业项目二:校园自行车租赁、二手车买卖业务

  第二位创业同学的出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手推一辆重新包装过的自行车出现在了大家面前。通过她的介绍浙大同学了解到,她的创业团队主要经营二手自行车的买卖和租赁业务。一方面,毕业学生留下的大量旧自行车既占用学校空间又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学生希望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二手自行车。该创业团队将这两点结合在一起,经营实名制购销二手车,既避免了在校外购买二手车车辆的来源不明的尴尬,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大众,可谓一举多得。在经营二手车实名制交易的同时,他们还开办了租车业务,由出租旧车发展到了购买新车出租。新投入使用的自行车出租价格仅为三角/天,在如此低廉的价格之下租车业务得以盈利主要是因为他们开拓了车体广告业务。在自行设计的自行车车体包装上印刷商家广告,赚取广告费,这体现了思路的转变和意识的创新。

 

图为经改装的出租二手车

 

针对该创业项目,我们的同学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负责人探讨,第一,在该项目的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如何解决逐渐增加的人力成本是该项目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第二,自行车车体广告的设想也就存在局限。由于租自行车项目的区域限制,广告也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投放,大公司显然是不会满意的,所以车体广告的客户人群也只能定位在滨江校区范围内的超市以及其他小商店,难以扩大盈利收入。第三,在提问题的同时,双方同学还积极讨论了该项目到紫金港发展的可能性,大家认为在紫金港发展双人自行车出租业务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双人车业务。包括老师也认为双人自行车在租车中的前景会比较不错,新颖而且适合大学情侣,浙大校区情侣较多,这方面需求应该会比较大。故浙大同学们建议应对双人自行车的需求量进行调查。如果适合,尽量向这方面发展,主要同旅游观光结合。可以同周边的风景区合作双人自行车项目(如一方供车,一方供场地,对租车收入分配或者双人自行车的消费者可以在特定公园得到优惠等)

 

创业项目三:校内团购业务

该项目负责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创业项目由经营学生团购到购买小型物流管理软件来扩展零售业务的过程。

图为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听创业者们演讲

 

他们之所以选择该项业务,是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同学喜欢宅在寝室不出门,往往叫其他人出门代买。故他们发现可以通过做代买人帮这些宅男宅女们代买日常物品来获利。他的企业一开始主要经营学生团购,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学生的参与。而在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销售量不断增大的过程中,货物的管理则成了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于是该创业团队投入三万元购买了某软件以解决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在经营团购业务的同时,研究推广改良后的软件,开拓了另外一个市场。一个小规模的创业团体能有魄力将全部的利润三万元投入到管理软件的购买和改良,这一点给同学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业项目四:校内虚拟社区建设

最后一位创业代表同学介绍了他们开发的虚拟校园社区系统。传统的校园社区以论坛等形式存在,同学之间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而他们开发的虚拟校园社区则为3D效果,通过在学校网络上创办一个虚拟的校园,使用实名制的账号登陆,与各色各样的同学进行网络上的交流、学习,还可以进行虚拟的交易,更具真实感,使同学们置身网络时犹如置身真实的校园当中。

 

图为同学们在积极的探讨交流

    浙大同学们普遍认为这个项目很有创意,但是针对该项目的一些可行性提出了异议。首先是技术可行性,建立虚拟社区需要较高级的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共享可行性,虚拟社区必须要有很多人同时在线才能感觉到虚拟社区的乐趣。第三是管理可行性,管理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由于各种交流、交易都是虚拟的,如何防止网上道德风险,管理网上货币。第四是设备可行性,多人流量需要一个比较好的服务器,这种服务器的架构不是说几千元钱就可以搞定的,资金支持如何保障。第五是盈利可行性,目前该项目主要靠网络广告获利,但是对于一小范围内的虚拟网如何获得较多的广告支持来发展业务值得探讨。尽管该项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同学们依然为这个在学校里建立虚拟社区的想法深深喝彩。

除了分别针对四个代表创业项目进行探讨,浙大学子们还就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业务扩展渠道、人际关系的建立、团队成员分工、财务工资管理等问题与创业学生代表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精彩的创业项目介绍,对各创业项目、创业问题的热烈探讨中,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

去了。中午十二点,交流讨论正式结束。两校师生共进午餐,一边还余兴未了地谈论着有关创业的话题。随后浙大学子在创业园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自由地参观创业园,购买纪念品。

  

图为同学们在自由地参观创业园,购买纪念品

下午两点整,两校师生代表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门口合影留念告别。随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乘校车离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园前往浙大之江校区参观,圆满地结束了“与创业零距离”的参观交流活动

    

合影留念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07级姚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