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报2010年第8期(总第13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9-07浏览次数: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0年第8

(总第13期)

     党政办公室编                             201097

 

 

专题简报: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教职工大会会议简报

 

-姚先国院长在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上半年科研外事工作报告

-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上半年本科生教学和985平台建设工作报告


 

在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院长姚先国

201092日)

 

各位老师:

新学期好!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整个国家都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的起点。由于在座的很多老师,都在承担国家、省里和地区有关十二五研究的工作和课题,也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国家处于转型发展的时期,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高校校长会议召开,高校如何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思路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教育本身的转型成为关键的一步。

在此大背景下,浙大也推出了新的发展战略,上学期,文科大会已经召开,现在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怎样推进国际化的发展,推进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使浙大能够提升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要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转型,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的步伐,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式,要深化体制改革。按照学院的指导思想和包括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我从四个方面概括了24个字:

教学方面,要“保生存,求发展”。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很多专业面临着生存的问题,不能不重视,所以每位老师都应以此为己任。老师们在上课时给学生传授了什么知识,让这个学科形成了什么形象都会影响到我们后续的招生和发展,学生们对在浙大学习环境的反应比教学制度的改革对我们的杀伤力更大,所以有个别学科要充分考虑“保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学科在人才培养上要进一步推出新的举措,要有新的发展。

科研方面,要“稳数量,求质量”。目前,我们科研方面的数量、规模已经够大,比如,我们在国家课题申请的成功率上是学校最高的,人均的科研经费在全校人文社科中是最高的。现在,更重要的是要出大成果,要出大的实质性的科学贡献,在全国全世界都要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社会服务方面,要 “抓对接,求实效”。概括起来就是社会服务要以需求为导向,资源整合,做出好的、有实质贡献的成果。“求实效”就是不管服务哪个层面,都要让服务对象满意,要让服务对象由衷承认你的水平,承认你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社会服务对我们自身也有好处,可以增强我们的实力,拓宽我们发展路径,改善我们的教学条件。

国际交流方面,要“攀高枝,争一流”。现在一般的国际学术往来已经不是浙江大学的目标所要求的,现在要做的是有助于提升浙江大学在全世界的学科地位、有助于我们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升实际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国际上能够做高水平的文章和成果的国际合作,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把定位搞清楚,另一方面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现在我们要积极地寻找一些稳定的高水平的合作对象,要有实质性的交流的项目,真正出成果、出人才。

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结构的优化,人才总体质量的提升始终是学院发展、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转型发展的关键措施。

 

 

 

 

 

 

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上半年科研外事工作报告

副院长毛丹

201092日)

 

学校于7月份召开了文科大会,于79日发文党委发[2010]45号文件《关于加强文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引导和支持教师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知名出版机构发表论文和著作;改革学术评估机制;改革业绩考评政策;建设文科专职研究人员队伍等。旨在加强文科建设,适应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

一、在服务地方方面,各种科研平台优势明显

学校有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各级地方的全面合作,我院在与贵州大学、浙江省政府、浙江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九八五平台基本完成了运转前的准备工作,各种科研平台优势明显。

二、在政府部门、媒体等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何文炯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专访,郁建兴的研究报告得到了温家宝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的批示,毛丹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选入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成果要报并得到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等等。学院在政府部门、媒体等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项目与经费“惯性增长”

1.项目经费

截止91日,共到科研经费1473.72万(自科274.57万、社科1199.15万),去年同期是1137.94万,同比增29.5%.

2.项目申报情况

1)国家自科学基金项目,共申报9个面上项目、3个青年项目、1个杰青项目、1个国际合作项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的项目有范柏乃、陈丽君、汪晖等老师的3个面上项目和叶鹰老师的国际合作项目。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申报青年项目10项、一般项目9项,经基金委批准的项目有阮云星、刘朝晖、王江丽、章燕华、吴金群等老师的5个项目。立项率较去年有较大的提高,受到社科院的表彰。

3)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

4)已经申报的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还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陈劲、范柏乃、米红、郭继强等)、教育部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科基金项目等。

.一批新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91日,我院教师发表论文51篇,其中权威期刊4篇、一级期刊17篇、英文论文6篇出版专著(编著)等14部。

五、下半年趋势与希望:

科研平台已经成型、新的办学格局(特别是文科代表作制度、国际化要求)对科研选择提出了转型要求和考验。

学院除了需要加大对教师在大项目、权威论文、三大检索论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从多方向入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之外,有四点特别希望:

1、不动的老师要动起来。

2、科研数量增长型研究者要注意代表作制度引入后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

3、有国际交流能力的教师,要注意学校加速国际化的趋势,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4、青年教师、成名知名学者,要注意选择、培育、爱护自己的核心领域,集中精力争取提出核心贡献。

 

 

 

 

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上半年本科生教学

985平台建设工作报告

副院长郁建兴

201092日)

 

本科生教学工作可分为招生、教学、就业、发展四个部分。招生,就是要将优秀的学生吸纳进来,使学院能够均衡、全面地发展;教学,包括教学的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完善、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等几个方面;就业,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帮助学生就业;发展,包括精品课程和创新项目等的申报工作。

一、本科生就业率持续上涨

2010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持续上涨,继续好转,2010年本科生一共毕业了138人,一次性就业134人,其中2人不愿意就业,就业率达97.10%,对比前几年的数据(200695.18%200795.6%200895.94%200996.23%),就业率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值得肯定的是今年的出国情况达历年来最好,出国深造的学生有19名,占全体就业人数的13.77%

二、09级本科生主修专业预确认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采取各项措施,09级本科生预确认工作基本得到了稳定,截止暑假前,已确认主修专业的学生人数达到139人。

通过主修专业预确认工作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预确认人数超出接受上限8人,其他各个专业都未达到接受上限,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希望各专业负责人做出最后的努力,争取将优秀的学生接收进来。对已预确认到公管学院的本科生,希望各专业能做到主动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情况。

同时,将继续开展“公管名师大讲堂”活动,希望学院教授积极支持,各位班主任和教师积极组织、参与。

三、精品课程和教学创新项目的申请情况

2010年,我院有3门精品课程列为学校建设项目:陈劲教授的“技术创新管理”、陈丽君教授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叶鹰教授的“信息检索”。其中,陈劲教授的“技术创新管理”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另外两门课程正在申请省级精品课程的过程中。

四、教材建设情况

教材建设历来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抓紧,尤其是“十二五”规划教材和省部重点教材要积极申报。编写自己的教材、编写有影响力的教材对提高专业的声誉是有好处的。

五、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教学方面,各专业要做好培养方案审订、落实教学计划、优化师资队伍、推进外籍教师开设相关课程等工作,特别要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反映。大力培养青年教师骨干,坚决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另外,本科生课程体系逐渐发生变化,如全校公选课程已经停开、通识课程正在进行调整,需各位老师加以关注。

 

985平台的建设

历经两年时间,学院的985平台建设工作初步完成,名称定为“社会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举办国际论坛,青年教师短期出国项目,主办期刊杂志,出版公共政策报告等方面。

 

(注:以上材料根据会议发言录音整理,供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阅。)

 

抄送:学院党政领导,各系,各研究所,各研究中心,各职能部门

总编:包迪鸿

责任编辑:徐伟红 王雅秋

信息报送邮箱:yaqiu1987@gmail.com

    联系电话:87953824

 

附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报2010年第8期(总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