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读书交流活动之解读费孝通《乡土中国》——记社会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特色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2-31浏览次数:0

我们始终认为特色活动当以成员的兴趣和支部自身的特点为依托来举办。社会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经支部成员讨论认为:应以社会学系的学生注重对知识的学习和经典的解读为出发点,加强对中国社会学经典著作的讨论与交流,于是大家觉得有必要将读书交流活动作为支部的特色活动。身为社会学的学生,我们应对中国社会学经典著作《乡土中国》做一个交流与讨论。我支部遂于20141229日晚上18:30举行了一场以“阅读,开阔视野;交流,拓展思维”为主题的党支部特色的读书交流活动。

读书交流会上,党支部书记周勇首先做了交流会的开场发言,并介绍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以及全书的内容概括。而后大家讨论了“差序格局”、“横暴权力”、“同意权力、“社会继替等概念的内涵以及现实的表现。同时,大家还对中国的乡土社会做了一个各自独特的解读。王宏指出了中国的乡土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谷玮和翁亚雯则做了进一步深入的解读,她们从祖先牌位只注重男性名字而轻视女性名字到男女兼重的社会变迁现实,指出了乡土社会的变迁;傅佳燕认为对乡土社会的认识应该放在整个传统农村的框架下去思考和解读;赵晓鸿则从家族的角度对差序格局在农村的现状做了一个实际的分析;朱超则指出了现代社会对于传统乡土社会的破坏的现实;杨震则指出了乡土社会在汉族聚居地的系列情况;李雨迪对其家族在春节团聚方面的状况做了详细的说明。大家还讨论了各自家乡的习俗、礼节以及春节的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感受。

本次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的阅读与讨论,大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了解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实质状况,正如费孝通所言“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大家认识到了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礼治社会以及以“己”为中心,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一根根私人关系而构成的网络的差序格局。

通过此次党支部特色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支部成员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推动了大家去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讨论互动,从而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丰富了支部成员的课余生活,开阔支部成员的视野,拓展了思维,加强了支部成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加深了支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增进了支部成员之间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向着团结坚实的支部队伍迈进了一步,大力推进了支部的基层建设。

 

 

图:朱超/文:周勇

   社会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

201412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