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打造“成长共同体”,助力和谐导学关系——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研究生始业教育“思想咖啡吧”特色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9-20浏览次数:1

公共管理学院诞生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化、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关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学院成立11年来,一直致力于营造教师学生能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和谐氛围。目前我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为进一步推动导学关系和谐发展,打造以“师爱生、生尊师,各尽其责、教学相长、齐心协力、共同发展”为核心的“公管学院成长共同体”。

学院从三个方面支持成长共同体的建设,一是鼓励导师对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加以关注,对其个性潜力进行挖掘,对个人品行进行引导;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如何清晰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学术、非学术活动;三是努力搭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学术、非学术的交流平台,助力公管学院的师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良师益友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院的胡税根老师在评价这一倡议时说,“成长共同体的倡议能够非常好的帮助导师搭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导师是研究生读研期间密切接触的老师,对学生的学术研究有方向指引的作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重点在于研究性学习、尝试性创新,而这与本科以通识、修德为主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种从本科到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过渡其实是有一条鸿沟的。导师是研究生读研期间接触最频繁同时也是最关键的能够影响研究生的人,所以研究生读研期间学术科研水平有多高除了自身的奋斗努力外,更多的是导师的指点引导和建议批评。在读研期间个人的功力有多深,品德有多高,也与导师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

行政专业16级硕士生李格格谈到成长共同体的倡议时显得很兴奋,我把理想中的导师归为这样一类人:温文尔雅,博闻广学,情趣高雅,德高望重。如果一个人的一生能接触这样的人,而且能够促膝而谈,受之指点,那应该是一种幸运,是一种提升和进步。成长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基础,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得到长辈的关怀。她谈到,其实后天兴趣的培养与启蒙,很多可能是基于某一位‘权威’人物公开的对学生的高度赞誉与表扬,这种自我被认可与欣赏的力量就立刻会自觉地转换成对某一方面的浓厚兴趣以及学习的强大动力所以导师作为学生心目中敬重的长者,适度适时的、多形式的关注是给予我们生活学习的兴奋剂。

在我们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的进程中,和谐的导学关系既是学科评价的重要指标,更是学院声誉及社会影响力塑造的重要因素。得益于公管学院各位同仁的共识和努力,公管学院得以一同推进“二次创业”,打造“公管学院成长共同体”,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