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下午,政治学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的同学们来到了位于求是村的老党员王关兴老师家。虽然外面已是天寒地冻的天气,但是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这次探访是根据学院“七个一”活动的部署开展的与退休党员结对的活动。
我们支部第一批探访成员一行五人来到王关兴老师家。王老师和师母热情地招待了我们。王老师依次向我们询问了专业、导师、党龄、家乡。王老师饶有兴趣地和每位同学聊聊家常,学习和生活经验,期间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声。他十分关心年轻一辈的生活和思想观念以及在学校的基本生活,嘱咐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同时,注意身体健康,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王老师本科就读浙江大学的建筑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入党,于1963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政治专业,之后他就留在浙大当了老师。他教过很多门课,培养过众多优秀的学生,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今天,政治学系很多教授都曾是王老师的学生。说起学生,王老师的脸上频频露出开心的笑容。
接着,王老师聊到了公共管理学院发展历程,谈到院系和学科点的调整,他表示院系设置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调整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同学们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同时,作为学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术研究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上,不要轻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然后他和我们讲述了他的晚年生活,显示出积极乐观,与时俱进的人生态度。他养宠物,家庭和谐,自学计算机,还能主动运用互联网的便利,同学们都不敢相信身边坐着的是一个年已八旬的老人。
然后,他从自己的求学历程,表示党的培养和时代机遇在个人发展成长中至关重要。告诫同学们紧跟党的方针路线,研究中国当前最紧要的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他告诫我们,首先,做学问一定要勤勤恳恳,来不得半点虚假,写论文一定实事求是,千万不能随便抄袭,毁了自己的前程。他还给我们举了几个发生在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同学们听了之后很受触动。其次,他讲到,读书要踏实。接着他给我们分享了他在人大读书的故事,王老师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党员,在组织的推荐下,进入人大攻读国际政治专业的研究生。他在读书期间熟读了马列丛书36卷。他说作为一个没有文科背景知识的学生,把马恩全集读下来很不容易,期间他身体浮肿,但还在坚持读书,正是有了这种深厚的读书积淀才成就了王老师扎实的学术功底。最后,王老师告诉我们,读政治学专业是很幸运的,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他希望我们学有所成,前途光明。
最后,作为一名党龄长达60年的老党员和资深教授,王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提醒同学们坚定信仰,拥护党中央的路线决策。王老师说我们要经常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多学习讲话,在思想觉悟上向党组织靠拢。同时,作为政治学系的同学更是应该对自己的理论水平提更高的要求。他提到,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国家建设的栋梁。虽然王老师年事已高,他认为老党员仍然要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断勉励自己,王老师的这种精神也在交流中感染着我们。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每个党员都收获颇丰,相信我们支部的同学都能在王老师的精神鼓励下不断进步!
图/文 余恺齐
政治学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
2016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