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领会新思想 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举行“两学一做”报告会

发布者:苏超发布时间:2018-05-21浏览次数:71




 2018518日下午,省委讲师团成员、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郑仓元教授应公共管理学院党委邀请,在蒙民伟楼140会议室为学院师生党员作了题为“认真领会新思想,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的报告,重点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其意义、产生的背景及内容,在此基础上,郑教授与师生党员分享了其关于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的观点。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主持,师生党员150余人出席报告会。


郑仓元教授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和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他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首先是大的时代背景,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其次是个人的主体原因,郑仓元教授认为七年的知青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主体原因。在分析主体原因过程中,郑仓元教授结合自己的知青经历为大家还原了一部真实版的“芳华”,让大家在更接近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初心;郑仓元教授认为,主政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期,八八战略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郑仓元教授指出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和理论贡献。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其中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尤其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从理念、机制、战略等三个方面,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大思路、大手笔,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报告最后,郑教授还谈到党员同志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他从素质、规范、心态、胸怀等几个方面解读修养,强调党员同志要唤醒对党章的意识,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作为教师党员,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职业习惯,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学生党员,要不畏艰苦和挫折,以阳光的心态,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