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日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研究生始业教育系列讲座在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25举行。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陈振华老师作为嘉宾,与师生共同探讨“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浙江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钱智敢老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阮俊华老师及众多校内外嘉宾出席本次讲堂。
宗教是什么?我国宗教现状如何?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如何相适应?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宗教问题?这些我们平时能够见到却常常避而远之的问题,陈振华老师一一解答。少林寺升起国旗引人热议,龙泉寺学诚事件走上舆论风口浪尖,温州永嘉拆除教堂违法建筑受到非议,种种现象背后显示的是我国宗教问题的广泛与复杂。
讲堂开始之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互动,一位被台风“山竹”带来的风雨阻挡去路、选择走进讲堂的学生向陈振华老师提出了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我哥一直想拉我信仰宗教,可我不愿意,应该怎么办?”此外,同学们还提出“封建迷信与宗教信仰如何区分”、“宗教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并期待能够在讲座后得到答案。
宗教问题怎么看?陈振华老师指出,宗教以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人创造了宗教,而宗教支配着人。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交融,形成了如今以五大宗教为主体、兼有少数其他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基本格局。认识宗教问题,需要了解我国宗教的“五性”特点——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信仰的群众性、宗教信仰的民族性、宗教信仰的国际性、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宗教存在有其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宗教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织在一起,更需要对其加以重视。
宗教问题怎么办?陈振华老师介绍了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新形势下,党对宗教工作提出新要求,其中三个主要方面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找到边界,正言正行,增强认同,减少张力,宗教问题,其实并不敏感。此外,陈老师还指出高校学生应知应会的几个问题: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的关系、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不得妨碍国家教育制度、自觉抵御境内外宗教渗透。谆谆教诲,引发无限思考。
之后,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教务处处长孙雄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平作为特邀评论嘉宾对陈振华老师的演讲做出精彩点评。宗教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对抗排他性使宗教在西方陷入困境,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路。对待宗教,我们应当保留自省精神与自我思考的能力,而非成为复制的载体。
在随后的问题解答环节,陈振华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对如何用佛教理论引导信佛母亲不逼婚、怎样让教徒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照顾到他们的宗教感情、如何看待中国与梵蒂冈关系改善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幽默的问题引得现场欢笑连连,深邃思想与互动交流令同学们受益匪浅。因台风而来的“山竹哥”表示,“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下次我哥再拉我信教,我就可以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最后,浙江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钱智敢老师为陈振华老师颁发问政讲堂奖杯,并对陈老师表达诚挚谢意,此次问政讲堂也就此落幕。
正言正行,用端正姿态迎接思想洗礼;明德守法,用正确心理应对非法极端;开放融合,用包容态度对抗保守排他。我们创造了宗教,怎能不让宗教为我们所用?宗教与社会相适应,是个人之幸,是社会之福,是国家之利。
图:李家汶,陆雅婷
文:桑傲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