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至11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第二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小班研讨在蒙民伟楼113室如期举行。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学习了大会的相关动态和文件,并就“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学院兼职辅导员担任了本次小班研讨的主持人。
此次小班研讨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入党积极分子被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四人,进行时长十五分钟的讨论,最后两组分别派代表作三分钟的讨论总结。讨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包括网络命运共同体建设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其产生的意义和后果,以及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能够为此做些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各国应该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今年以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基石;网络信息技术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领域实现单点突破;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推动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发展;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网络空间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快;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文化日益繁荣;互联网发展更好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同学们结合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相互探讨了互联网数字经济、互联网+、网络安全等热点问题,并从自身出发提出了在互联网政治、社会治理等方面能做出的努力。
诗敏同学用两个关键词总结了小组发言。第一个关键词是机遇,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建、有利于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第二个关键词是困难,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发展不均衡、网络主权争议不断、网络空间不安全、网络主体协作不到位等,种种问题阻碍着网络空间共同体的建立。
王颖同学总结表示,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机遇、大学生也能够有很多作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化与全球化高度融合、人类进入数据时代,带动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转型进步。但同时,巨大的机遇下也隐藏着巨大的挑战。空间发展不均衡、治理主体不平等、网络规则不健全、数字隐私忧患大等问题也在制约着互联网共治的发展。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坚定立场、不造谣不传谣,其次可以运用专业知识传播互联网相关技术,也可以通过大学这个平台、比如浙大法学院的互联网法院,和各种网络平台,来完善个人经验。
小班研讨的最后,部分同学就讨论中的表现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小组反思,主持人对每一场讨论都作了总结。通过此次小班研讨,希望同学们在分析问题时能够首先考虑问题的逻辑框架,同时要真正将互联网大会的相关热点话题内化于心。最重要的是要立足自身、脚踏实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公共管理学院学子能够在互联网浪潮中发挥的作用。
图/文 伍洛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