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第二期本科生预备党员培训班小班研讨

发布者:王芬发布时间:2018-12-04浏览次数:48


1130日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第二期本科生预备党员培训班成员在蒙民伟楼348开展小班研讨。数十名本科生预备党员围绕“法治中国”的主题进行了无领导小组讨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法治情况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围绕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法治观念,以及如何让现有的法治观念更加优化等问题,参与讨论的预备党员培训班成员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戴丽娜同学认为,法治观念是抽象的,新时代需要的法治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些法治观念,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法律至上,人民当家作主等,另一种则是带有新时代特色的法治观念,比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等。

严琳芳同学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观正从形式法治逐步转向为实质法治,而法治建设的路标是实质法治。因为形式法治并不对法律的内容做价值判断,也不大关心法律是否良善。而实质法治则旨在超越形式法治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求法律本身具有合目的性以及正当性,法律以及执法旨在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而新十六字方针,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蕴含了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依法治国四大环节的价值要求。


吴洲瑶同学则提出,为了让现有的法治观念更加优化,需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这次的本科生预备党员小班研讨,提醒本科生预备党员需要不断加强党章党规的学习,并且深入思考关于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


/文 金丹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