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第十期学员冬学期第三次班会暨第二次读书分享会于蒙民伟楼113会议室举行,班主任仇伟老师以及十期青马成员参加了本次班会及读书分享会。
班长孙超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罗素的In Praise of Idleness——罗素在书中强调了宽容和平和的重要性,认为当时的世界太注重效率和行动力以致宽容很容易被忽略。同时,孙超指出这本书一大亮点在于其写作技巧,书中的引用、推证做的很好,值得大家去体悟。
毛潇锐学员分享的是北大历史系罗新的《黑氈上的北魏皇帝》,这本136页的小册子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中看民族政治传统的遭遇、碰撞与变异。潇锐表示自己之前看北朝都是以一种传统的史学视角,而这本书使他跳脱出汉人的视角,给了他别样的启发。虞睿学员和大家介绍了最近在看的《文明的冲突》——这本书提供一个解释世界政治的范式,即文明冲突论。文明的冲突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意志,所谓利益冲突不过是文明冲突的外现;不管普世文明是否存在,反正不等于西方文明;西方文明的衰落和新文明的产生,可以理解为循环中的一次转向。叶欣媚学员向大家推荐了一部很有趣的小说——《吃麻雀的少女》,欣媚简要介绍了故事梗概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受,激起了学员们极大的的阅读兴趣。
陈伟玮学员向大家推荐的是《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一书,并结合自身专业总结了该书的论证逻辑及主要观点。张梦婷学员以《欲望与利益》一书为例分享了自己在读书时遇到的障碍以及为突破障碍所做的努力,她认为读书是一项“道阻且长”的事业,自己还需为此不断付出爱与心力。胡明泽学员同大家分享了自己最近读书的一点心得——逻辑是重要的工具,也是我们用有限时间获得更多知识的不二法门。它能够使我们从预期的、设定条件下的策略选择得出可能的推论。张洁同学另辟蹊径,提出“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这一观点,并向我们推荐了另一种“阅读”的方式——看纪录片,认为看纪录片是探求未知领域的一大路径,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最近看的一档纪录片《强迫症·心魔》,其对于“读书”的独特思考让学员们耳目一新。
沈心怡学员推荐的来自日本作家藤田孝典的《下流老人》把大家的视角拉回现实,心怡借一部电影《海边的李尔》引入日本老人的贫困问题,介绍了“下流老人”这一“低收入、低存款、低社会依赖性”特殊群体以及其养老问题、伴侣问题的根源,解读了日本养老问题的现状。另外,吴若桐学员推荐的罗伯特·E·古丁的《保护弱势》一书的论证方法很有意思——通过不断的反驳来论证观点。陈天慧学员就自己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谈了一点对于读名著的看法,认为读名著是很有趣的,虽然很难完全读懂,但可以带着问题在书中探求自己的答案。
最后,班主任仇伟老师针对学员们的读书分享就“为什么要读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读书是一件能够与历史沟通的事情,即使是一些思想性研究性的内容也是基于作者对历史规律和经验的认识和总结。读书可以使人跳出自身视阈下的历史规律,只有这样人才会获得成长。学员们由此领悟到了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次读书分享会,没有规定特定的阅读书目,学员们的分享更显异彩纷呈。大家的兴趣爱好、学科偏向各不相同,在思维碰撞中达成思想交融。通过此次读书分享会,学员们彼此之间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安逸静谧的冬日,最宜倾耳注目、勤学勤读,让我们继续与书相伴、与书为友、以书会友!
图/文 张梦婷
公共管理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
2018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