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学术互动和校际交流,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三校自2017年以来相继组织了江浙沪高校论坛。首届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第二届在浙江大学举行,2019年5月19日,第三届在南京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主办,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办,同时也邀请到了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南京高校参与其中。参会学生主要是来自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和社会学等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其目的是增强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学生互动,展开学术研讨,强化学术训练。
在本次论坛中,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SW中心执行主任林卡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MSW中心主任彭华民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在开幕式之后,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首先作了《从“助人自助”到“自助助人”的伦理逻辑》的报告。浙江大学林卡教授以《多维贫困,精准识别和社会政策》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就《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何以可能》的议题进行报告。在三位教授精彩的主题演讲后,参会师生在社会学院河仁楼正门合影留念。
随后进行分论坛研讨。分论坛一的主题是“城市化与社会工作服务”,共计21位同学汇报。研究议题囊括社区治理、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文化、社区融入、社区营造等方面,同时涵盖妇女、老人、城市流动人口、智力残疾人、大学生等各类群体。大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各有所长,包括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林卡老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陈岩燕老师及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刘柳老师担任点评人。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反贫困与社会工作服务”,共计21名同学进行了发言。研究的主题紧扣精准扶贫与城市反贫困,主要包括社会力量、市场和政府在反贫困过程中的角色及作用、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儿童救助等细分领域的议题进行阐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陈友华老师、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刘莹老师和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刘江老师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疑问做出了细致的回应。
分论坛三的主题是“福利治理与社会服务创新”,共计21位同学进行了报告。报告主题既包括宏观的社会分析、中观的社会机构,也包括微观的社会介入。既有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也有基于二手数据和文献的研究等。主题包括社会福利输送困境、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社会干预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顾东辉老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鲁兴虎老师和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武艳华老师对各位同学的发言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也指明了未来可以改进的空间。
在闭幕式上,首先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SW一年级的高俊雅同学、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MSW二年级的林淑仪同学以及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MSW一年级的范宇彬同学就各个分论坛的情况进行了总结陈词。随后,由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老师为各高校学子以及论坛的志愿者们发放了参会证书以及志愿者证明,并合影留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大会总结,对各位参会师生表达了深深的祝福与期许。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SW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