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党建骨干赴遵义湄潭开展主题培训

发布者:苏超发布时间:2019-09-05浏览次数:94

追寻西迁文脉 探寻求是初心

——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党建骨干赴遵义湄潭开展主题培训


秉承求是初心,不忘时代使命。828日至30日,在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带领下,社会学系党总支书记、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毛丹,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阮俊华,党委委员、副院长钱文荣、张蔚文及师生党支部书记、支委等30余人赴贵州遵义、湄潭,开展为期三天的“追寻西迁文脉 探寻求是初心”主题党建骨干培训,深入体会浙大西迁精神,感悟“求是”精神,坚定继承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增强担当责任、干事创业的动力,不断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

29日上午,师生党员一行首先来到湄潭,伫立在竺可桢老校长塑像前,瞻仰这温暖哺育过浙大师生的圣地。在炮火纷飞的抗日年代,浙大师生历经四次西迁,最后落脚遵义、湄潭,在黔北人民的帮助下继续办学,延续“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理想。尽管条件艰苦,但爱国精神鼓舞着浙大人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继而在遵义、湄潭地区诞生了诸多震惊科学界的重大研究成果,并获得“东方剑桥”的美誉,汇聚和培养了李政道等一批在科学界灿若星辰的杰出学者、教授。

随后,师生党员一行前往湄潭的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重温浙大史上那一段险艰备尝的西迁历史。陈列馆记录了浙大史上救亡图存、办学救国的光辉事迹。看着一张张旧照片,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仿佛回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时代,师生党员一行热泪盈眶,铭感着湄潭人的哺育之恩,钦佩着浙大前辈的自强不息。这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留下的不止文庙,还有浙大路、求是路、浙大附属中学等一系列熟悉的地名,更有老一辈浙大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求是求真的精神。

29日下午,来到了“转折之城”遵义,师生党员一行井然有序地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遵义会议旧址和遵义会议纪念馆。作为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庄严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前,杨国富书记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以此缅怀并致敬革命先烈。一幅幅生动的布景,一块块记载史实的展板,见证了那段穿草鞋、走长征、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让师生党员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历程,深刻领会了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和务求胜利为核心内容的遵义会议精神。

30日上午,师生党员一行继续参观浙大在遵义的办学旧址。“何家巷”、“杨柳街”、“老城子弹库”、“校舍碑”、“可桢大桥”,它们作为浙大先辈勤学苦读之处,现已融入遵义城的建设,成为藏于城市中的历史记忆。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代表着一段峥嵘岁月,每一段历史深处都秉承着浙大求是精神,大家切身感受着西迁的历史文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作为党员更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传承革命精神。漫漫西迁路上,浙大师生时刻不忘追求学术真理,始终坚持“求是”的浙大精神;今天的我们更要厚植“西迁精神”,永续求是初心、永葆革命本色,鼓足干劲、团结进取,助力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为我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