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秋日,和煦暖阳。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地领悟《决定》关于“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论述,11月15日-16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工党支部联合系所组织党员教师和非党教师一行,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安吉县余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暨基层教育组织活动。
这次活动是在公共管理学院党委深切关怀、安吉县委组织部领导极为重视和天荒坪镇党委及余村村委大力支持下开展的。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观看了习总书记2005年8月15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的专题纪录片,通过宝贵的影像资料,大家见证了习总书记在余村首次提出“两山理论”的珍贵瞬间,也更加详细地学习了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以及习总书记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安吉的丰富、发展与完善,进一步加强了对“两山理论”科学论断的深刻理解和思索。
接着,老师们沿着习总书记走过的村路,实地察看了以竹子、白茶、草药等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植物,深入了解余村的发展历程和风土人情,感悟余村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过程。
理论实践两手抓,通过实地了解考察“两山理论”指导下安吉蓬勃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感受到了“两山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参观结束后,支部趁热打铁开展了“两山理论”与绿色发展政策研讨。
支部书记许法根同志围绕安吉绿色发展之路,主讲了《“两山理论”起源、实践与探索研究》的微党课,为大家介绍了“两山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遇到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的设想,认为“两山理论”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两山理论”正走出国门,为世界提供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要坚持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发展绿色经济。
活动的另一个内容是方恺老师作了题为《环境管理与政策相关研究》的Seminar。他首先回顾了在环境领域深耕多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接着向大家介绍了在气候治理与环境治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是气候治理领域碳排放权的分配与交易问题,认为碳排放权是具有稀缺属性的公共资源,实质是一种新型发展权,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界定和分配碳排放权,通过严谨的理论推演与模型估算,得出了碳减排的最优分配方案,为分解落实减排责任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区域协同减排机制的建立;二是环境治理领域“一带一路”的环境风险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认为通过环境足迹揭示了虚拟资源流动和隐含环境排放对于各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划分各国的环境责任提供了科学依据,展现了“一带一路”环境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复杂的权衡和协同关系,为推进跨区域环境治理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两位老师的讲述深入浅出,材料丰富,与会党员和群众教师进行了热烈讨论,陈丽君教授、郭夏娟教授、田传浩教授、徐力博士、吴金群博士等就相关话题展开了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发言,同时老师们还结合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本科教育教学、立德树人工作和政府管理系、行政管理研究所近期工作交换了各自的看法。
本次赴安吉余村的主题教育活动暨基层教育组织活动,行程紧凑,内容充实,实践意义重大。经过实地的考察学习,老师们感受很深,体悟到了“两山理论”所发挥的生机与活力,面对面研讨环境保护政策与环境治理理论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在理论领域深耕,在实践领域苦干,在教研领域上孜孜不倦地付出,汇集点滴努力,共创伟大梦想!
徐梦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