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历史契机,落实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上发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鉴于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我院根据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决定今年暑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决胜小康青春有我,乘势而上书写新篇
二、活动方式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原则上不组织开展聚集性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开展线上实践活动;原则上应在学生所在县市开展实践,不跨省跨市实践,不到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实践。对于确需开展聚集性实践或跨省跨市实践活动的团队,须学院研究审批后报学校备案。
三、活动内容
(一) “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服务乡村发展,培养家国情怀,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走进当地乡村,展开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把青春挥洒在扶贫路上。要积极参与、深度实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扶贫工作中。开展“互联网+青年扶贫”专项行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借助“互联网+”手段通过产业帮扶、生态规划、乡风建设、乡村治理、文化传播等具体举措助力乡村发展和精准脱贫,为2020年决胜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二)“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专项行动。鼓励学生前往当地红色基地,深入调研红色遗迹,寻访老军人、老党员及其后代,记录红色故事和人物专访,在实践中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感悟革命精神。深入观览全国各大线上纪念馆、博物馆,学习革命历史、浙大西迁历史,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实践,看伟大成就,讲中国故事。
(三)“传递公益精神,奉献志愿力量”专项行动。围绕“社会实践+公益服务”主题,开展防疫志愿服务、线上支教助学、科普宣讲及其他社会服务等公益社会实践。鼓励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乡(镇)村学校等开展线上支教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围绕关爱弱势群体等主题在本地开展服务实践,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
(四)“发挥专业优势,履行社会责任”专项行动。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产学研转化、创业实践、挂职锻炼、行业调研、社会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加强对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践引导;继续做好“青年学者社会责任行动”模式社会实践,通过线上团队指导、线上科普讲座等方式发挥专业教师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安全保障,跟踪实践过程。届时学院会建立社会实践安全保障工作体系,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做好防疫安全工作预案和行前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学院会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统一购买保险。对于确需开展聚集性实践或跨省跨市实践活动的团队,由学院党委研究审批后报校团委备案。
(二)紧扣实践主题,注重宣传成效。各实践队伍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紧扣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鼓励运用自媒体记录实践过程,鼓励联系校外媒体进行投稿,并及时向学院团委报送相关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材料。
(三)挖掘实践内涵,深化实践成果。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实践队伍要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各项总结工作,通过团队总结、报告会、交流分享会等形式,挖掘实践内涵,深化实践成果,做好成果宣传展示工作。学院将根据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加强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考核、评比、表彰等工作,对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优秀指导老师分别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注意事项
(一)实践项目申报通过社会实践网络平台进行(网址:http://10.202.82.70,具体操作指南见附件1)。团队学生负责人(队长)需于6月22日前完成立项申报并提交至学院团委审核流程。
六、联系方式
(一)如有不明事项,请联系:盛同学 13806251624;
(二)请大家关注浙江大学团委官方微信“zju-tw”和浙江大学社会实践官方微信“zjushsj”了解社会实践动态详情。
公共管理学院团委
202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