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悟初心,力行开新局。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农经系教工党支部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精神指引,以深化学校首批样板党支部建设为抓手,认真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将党史学习与科研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高质量推进农经系学科建设,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追寻前辈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
2021年4月,农经系党支部师生前往滨江探望慰问原农经系主任徐立幼教授并对其进行了专门的采访。徐立幼教授从1978年调入农经系,1988年接任农经系主任,到1999年申请退休,见证了农经系的重建、发展到不断壮大,为农经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付出了无限心血。徐老师在农经系任教时一直深耕教学,倡导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实习,深受学生喜爱。退休后徐老师仍然心系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为推进我国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浙大农经学科在一代又一代农经人的接续奋斗中不断茁壮成长,农经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当年以徐立幼教授为代表的前辈们的努力和付出。通过系列专访,师生们追寻前辈们艰苦奋斗的脚步,深入了解农经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党和国家建设同频共振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坚定了农经系师生攻坚克难为中国“三农”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
学习红船精神 坚守初心使命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农经系教工党支部以质量学习为目标,丰富形式,先后开展了集中读原本、研讨交流、听专题党课、情境教育等学习活动,引导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将育人工作放在首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021年6月3日,农经系党员龚斌磊研究员和张启正博士生赴嘉兴学院学习红船精神并参加第8期“南湖青年论坛”。两位党员在党的诞生地——嘉兴重温了红船精神,参观了嘉兴学院党建工作成果展。龚斌磊研究员在“南湖青年论坛”上作了题为“红色摇篮走向振兴之路——重点革命老区振兴计划的经济促进效应”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着重分析了革命老区的振兴规划和路径,对助推革命老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活动后,龚斌磊研究员表示,要始终牢记“首创、奋斗与奉献”的红船精神,坚持以红船精神为指引,紧扣时代主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突出学术研究的时代价值。
服务国家战略 贡献智慧力量
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所在的农经系,一直致力于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国家“三农”发展重大战略。
农经系教工党支部党员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做好学术研究,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推进党建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近日,黄祖辉教授撰写的研究报告《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要建立“四位一体”治理体系——浙江“千万工程”的启示》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性批示。钱文荣教授连续两期在浙江电视台解读2021年中央1号文件。龚斌磊团队成果《重大外生冲击对我国粮食、能源“双安全”的影响机制研究》入选“浙江大学2020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被授予浙江大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黄祖辉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农经系教工党支部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人才培养,推动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支部书记茅锐老师的指导下,农经系学生团队在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中斩获全国二等奖,参赛作品《热爱脚下的土地,相信坚守的力量》结合景东脱贫经验,讲述了黄祖辉教授情系三农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展现了浙大农经学科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卓越成效。
支部还持续推动了与余姚横坎头村、平湖市委组织部的结对共建,深化乡村振兴研究院、校地共建实践基地和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回望百年党史,追忆峥嵘岁月,激发奋进力量,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师们表示,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牢记农经人的初心与使命,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强化智库职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国家“三农”事业开新局!
文:戴高云/龚斌磊/茅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