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新昌县委党校举行。这是浙大公共管理学院行读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地合作的创新,也是打造浙江省首个体验式廉政教育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姚晨,新昌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海裕,新昌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党校校长邵永明,绍兴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主任李英豪以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0余名师生共同见证基地授牌。
教育基地以“红、廉、诗”三条新时代清风廉路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教学中心为中枢,三条精品路线为骨干,多个教育节点为补充,全面服务保障为依托”的体验式廉政教育模式。目前,已相继开发了40余个现场教学点,如“人民法制开拓者”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清官第一”甄完故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典范“江南民族第一村”外婆坑等。
授牌仪式结束后,学院师生党员一行开启体验式清廉教育。首先参观了新昌县新时代清风廉路展示馆。该展示馆以红动天姥、廉润越乡、诗联浙东三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新昌县独特而影响深远的红色资源、廉官文化、诗路遗存。
随后,师生党员一行走进外婆坑村,在全国劳动模范林金仁同志的带领和解说下,深入了解外婆坑村党支部这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奋斗历程和“江南民族村”的发展故事。
师生党员们还参观了十九峰清廉教育基地,乘坐清风号小火车,感受新时代的清风廉路。
活动当天,姚晨代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基地进行授牌,并表达了建设基地的初衷与期望。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国权教授、温州大学法学院茅铭晨教授作为基地特聘教授,分别为师生党员和新昌纪检监察干部解读清廉研究成果。
“通过践行走访,真切地了解党员在做实事时所发挥的作用,这种生动的体验式学习可以在校园中推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胡顺顺在体验结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