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为何不能永续扩张?”“国土空间规划因何如此备受关注,它能解决哪些问题?”“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能够为保护土地做出怎样的努力?”……这一个个与土地相关的问题发问自浙江大学学生的口中。2021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当天中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教工党支部联合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硕士生党支部、土地科学与不动产博士生第一和第二党支部,面向全校开展了“共迎全国土地日,我为师生办实事”——第3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暨交流答疑志愿服务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专业为支撑,增强国土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于公共管理学院5楼大厅举行,由土地管理系教工党支部曹宇主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本硕博各年级学生及其他院系学生参与会议。
活动伊始,曹宇书记代表教工党支部欢迎各位师生的热情参与,向大家简要解读了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他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宣传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在座师生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和法治观念,提升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带领大家回顾了土地资源管理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他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点出了与国家方针政策调整的同步性特点。他还启发大家思考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精神价值,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
岳文泽、叶艳妹、吴宇哲、童菊儿等教师也从学科特点、发展前景、使命担当等角度进一步介绍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
随后,土地科学与不动产博士生第二党支部的陈红为大家介绍了“全国土地日”的设立由来和意义,梳理了历年主题并结合当时土地政策进行解读。“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91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6月25日确定为全国土地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全国土地日”是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引导社会关注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的重要宣传平台。历年主题几乎涵盖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全部重大主题,而“保护耕地”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土地科学与不动产博士生第一党支部的卢圣华和硕士生党支部的程露曦也分别从如何做好科研、就业方向选择角度向大家分享交流经验。
参会学生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对土地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并针对个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未来如何规划和选择等问题请教老师和学长学姐。此次答疑志愿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刚刚进入公共管理学院的20级本科生前往会场向老师们提问,党员教师们也踊跃参加,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土地资源管理2018级本科生姜素琴表示:“在‘全国土地日’这天举行宣讲会和各年级师生交流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里我见到了很多许久未见的老师以及许多在线上帮助过我但未曾谋面的学长学姐。会上老师们介绍了浙大土管系过去的发展、现在的情况,让我充分树立了在土管继续深造的信心;会下我与博士学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以亲历人的身份解答了我长久以来对于科研的很多疑惑。希望日后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是一个促进师生交流以及学生间交流的很好途径!”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守好宝贵的土地资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教工党支部的教师党员们开展这一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科普宣传的志愿活动,引导浙大师生增强保护耕地的底线思维;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打造系内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促进师德师风、提升办学内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教学相长。浙江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将持续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呼吁更多人士投身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资源的事业中来,共同守护好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自然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