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23年10月7-8日,由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与产业发展论坛”在杭州成功举行。
线下参会代表合影
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广东、辽宁、陕西、山东、河南、云南、贵州、江西、黑龙江、四川、江苏、河北、湖南、湖北、福建、浙江等地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保险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等方面的专业人士180多名代表出席了线下的会议,与会代表就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与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地市医疗保障局领导,浙江省民政厅、省残联等机构的相关领导,省外部分省市的医疗保障部门领导,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何文炯教授主持开幕式
10月7日下午举行了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主持。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徐伟伟先生、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团政总监丁鹏先生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徐伟伟副局长致辞
丁鹏团政总监致辞
刘涛教授主持第一阶段主旨报告
论坛第一阶段的主旨报告由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刘涛教授主持。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先生作了题为“以战略性购买促高质量发展:长护险建设与护理业发展的思考”的主旨发言。他提出当前我们正处于建立长护险制度的机遇阶段,要做到用数据精准设计制度、用机制搭建保险和服务平台、用创新突破发展瓶颈,通过供给市场化、服务技术化等手段,增强技术进步对长期照护服务的作用效果。
陈金甫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娟教授作了题为“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与养老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主旨发言。张教授指出未来我国的老年人口和失能人数都会不断攀升,控制重度失能人群的占比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保证筹资的稳定性和照护服务的有效供给。可以通过重新建构长期照护的政策体系,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统筹规划,医保部门主动推动资源整合等方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驾护航。
张文娟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曹信邦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素的界定”的主旨发言。他介绍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要素,包括目标定位、目标工具定位、参保人群、筹资渠道、赔付对象、赔付标准、评估标准七个方面,认为应把所有的失能风险的人群都覆盖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服务体系内,并由国家医保局和民政部颁布统一的失能评估标准。
曹信邦教授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作了题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主旨发言。他指出,长期照护保险是最复杂的社会保险项目,在国际上缺乏成熟的经验,因而需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尤其是要明晰其功能定位,按照国民照护保障权益平等的原则覆盖全民,科学合理地进行基金平衡机制和照护服务供给机制设计,充分重视制度效应和相关主体的行为,培育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障文化。
何文炯教授
刘晓婷教授主持实践分享环节
实践经验分享环节由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婷教授主持。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处长蔡新艺先生介绍了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其参保人员范围、筹资方式、覆盖人员、具体待遇等内容,并指出法律制度不够完备、筹资独立性有待强化、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的困难。蔡处长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应有明确的定位,建立互助互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并推动民政、卫健、残联等各部门协同治理。
蔡新艺处长
成都市医疗保障局生育和长期照护保险处处长刘小毛先生介绍了成都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历的改革历程,目前已实现省内异地全覆盖和失能情形全覆盖,规范项目服务时长并设定了按时长支付的方式。刘处长提出了政策宣传的重要性,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品牌形象征集活动来提高社会认同感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尊严感。
刘小毛处长
开封市医疗保障局局长苏德超先生介绍了开封的城市发展状况和长护险试点背景,提出开封的主要做法。构建配套完备的政策体系,共出台了19项长护险相关的政策文件及配套的8项经办层面的操作标准和规程;构建社商合作的经办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管、经办机构监管、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的服务体系;构建公平公正的失能评估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待遇保障体系;构建健康有序的养老产业促进机制;构建专业持续的护理服务培训体系。
苏德超局长
嘉兴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保国先生就嘉兴市数字赋能长护险,强化失能兜底保障情况,介绍了嘉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情况。嘉兴特色在于居家城乡一体,待遇保障多元化;聚焦公正便捷,智慧应用信息化;聚焦医养康融合,产业发展规模化;聚焦体系建设,管理服务标准化。建立了主动发现机制、双盲评估机制、全链条服务机制、闭环监管机制来数字赋能新机制,通过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智能监管、综合研判来强化兜底保障。
王保国副局长
10月8日上午的课题成果发布环节和论坛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娟教授主持。
张文娟教授主持
在课题成果发布环节,浙江大学课题组正式发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照护服务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23》,课题负责人刘晓婷教授作了报告分享。她指出,长护险试点七年来各地积累了实践经验,需要学术界从理论角度开展深入研究,用详实的数据支持制度的持续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对浙江省3个地市7个县(市、区)43家养老机构管理者、老年人和护理员开展问卷调查、追踪匹配和数据分析,报告梳理了长期护理保险对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照护从业人员的影响,分析了我国辅具产业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并提出了长护险与照护服务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刘晓婷教授
在论坛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中,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疗保障和护理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宗凡研究员作了题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实践与思考”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各地试点已经实现了分担家庭照护经济负担和支持产业发展的功能,但是要考虑当下是否适合全面建制,如何处理服务供给的短缺问题,怎样强化经办力量和明确评估认定标准等问题。
王宗凡研究员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丁汉升研究员作了题为“照护计划自动生成系统介绍”的主旨发言。他以医院就诊形式为模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照护计划,将照护需求划分为四个等级开展,可以实现个人照护方案的科学化和个性化,也便于政府和护理机构对护理员的实际服务情况进行监管。
丁汉升研究员
浙江财经大学戴卫东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立法思考”的主旨发言。他针对长期护理保险立法分享了前瞻性的思考,失能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社会风险,而长护险的先行试点存在着碎片化问题,长期护理保险立法应遵循尊重基本国情、国家统一政策、尊重地区差异的原则。只有明确立法,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行动有抓手,才能保证制度长期可持续运行。
戴卫东教授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团政总监丁鹏先生作了题为“深耕大健康 长期护理保险经办实践及探索”的主旨发言。他介绍了太保作为经办商保机构的实践探索。太保重视康养主张,选择了重资产模式,并希望转型成为健康保障综合服务提供商。在整体的服务过程中,太保承办整体技术,提供经办技术人员,把整体老百姓口碑做起来,做百姓的服务员,践行太保的六字方针:责任、智慧、温度。
丁鹏团政总监
业界经验分享环节,由福建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旻教授主持。
陈旻教授主持
新风天域集团COO兼易得康集团联席CEO王硕先生作了题为“塑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康护养服务生态:新风天域集团的健康产业发展思路”经验分享。他介绍了新风天域集团以及旗下易得康品牌在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领域的探索。集团重点布局全科医生,推进管理式医疗,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慢病管理选择,在长期护理保险背景下已在全国19个省市和40多个城市具备了服务能力。
王硕首席运营官
福寿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一洪先生作了题为“把握新趋势 抓住新机遇:福寿康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的经验分享。他指出,长期照护既是事业也是产业,且长期照护服务的受众群体正在发生改变,未来长期照护服务领域将更加细分。福寿康强化标准、运营管理、数字化、培训、多元化服务、政策研究六项能力建设,建立中台为全国管理提供保证。同时积极开展行业赋能,实现企业助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赵一洪副总经理
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天润先生作了题为“创享福祉:康复辅具技术与服务融合发展创新实践探索”的经验分享。他站在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分享了在康复辅具领域的探索。他从对医疗康复机构的赋能,对半失能老人开展康复预防、在全国各地开展适老化改造和康复辅具租赁业务等方面进行介绍。未来将探索辅具的产品技术提升,推动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并培养专业人才。
樊天润总经理
业界经验分享环节结束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陈永杰副教授对3位嘉宾的分享作了精彩的点评。陈教授认为本次会议邀请了学术界、政府和产业界代表,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多元主体交流对话的高端平台,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照护服务产业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永杰副教授点评
10月8号下午,与会人员来到嘉兴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站点参观调研,听取一线从业护理人员的情况介绍与经验分享,实地学习考察长护险的落地实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