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专报 (本科生教育培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11-23浏览次数:67

    

 

 


公共管理学院关于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的汇报

 

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传统育人模式提出挑战。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仅承担了传授先进专业知识的责任,更肩负着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实现能力突出的人才重任。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表明,第一课程是知识传授的主渠道,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是高校隐性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公共管理学院以为社会输送高层次、高规格、高质量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为己任,建院以来一直努力构建本科生第二课堂的教育培养体系,以期实现学院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公共管理学院努力构建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的背景

公共管理学院秉承学校“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结合学院的办学特点,以培养具扎实公共管理知识、具有优秀公共管理职业素养的人才为目标,以“快乐学习、快乐教育、快乐生活”为导向,努力整合课外培养环节,系统与统筹规划本科生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活动,积极构建研究型大学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为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1、社会发展要求高校要加强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工作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综合能力突出,即对人才的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的的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是高校应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日益提高的需要。

2、第二课堂隐性教育的功能日益凸现

第二课堂教育培养活动在搭建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桥梁、在高校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在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能力,特别是在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中央16号文件提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要求,提出了要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要求,第二课堂具有的隐性教育功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途径。

二、公共管理学院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简介

经过建院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公共管理学院以06级新生始业教育为契机,全面推行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学院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工作,以第二课堂教育培养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实现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1、成立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组织机构

公共管理学院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教育培养活动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为加强学院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组织保障。

  长:包迪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副组长:陈  劲(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成员:李金林(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学院团委书记)

        军(本科生管理办公室主任)

      以及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系主任。

2科学规划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以实现培养具有浙大特点、公共特色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制定了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并将其建设为一门课程,学生完成教育培养工作,即获得2个学分。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培养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专家报告会。学院为引导学生主动而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学校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的专家报告,主动聆听专家的教育指导,主动吸收专家的经验与教诲,从而实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长,学院规定在本科期间必须听20以上场次专家讲座,并撰写专家报告评述与心得体会。

读书报告会。学院为引导学生群体互助学习、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学院规定本科期间必须举行5次以上专题读书报告会,学院成立考核小组予以审核。

公益活动。学院为引导学生培育“天下为公”的公共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学院规定本科期间必须参加30小时以上的公益活动。

科研活动。学院通过学生的研究性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性科研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学院规定本科期间必须主持负责2项以上学生科研项目(主要是挑战杯科研立项或SRTP)。

社会实践活动。学院为引导学生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考验、接受社会的评价,让社会考验与评价成为学生能力提高与素质提升的航向标,推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学院规定本科期间必须参加3次以上社会实践,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国际交流能力培训。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制定了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国际交流能力培训体系,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培训。

国际交流的组织工作能力培训   姚先国   

国际交流的学术报告演讲培训       副院长

国际交流的礼仪基础辅导       李金珊   

国际视野的开拓辅导           余潇枫   

学院规定完成专家报告会、读书报告会、公益活动、科研活动、社会实践、国际交流能力培训等以上6个项目要求,即可获得2个学分。

3、积极营造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活动氛围

学院还通过各种措施,制定相关政策,积极营造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活动的氛围,大力推进学院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工作。

实施“博士后辅导计划”。学院为充分发挥博士后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博士后参与学院建设、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辅导,学院规定博士后必须从事辅导本科生从事科研训练,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指导本科生进行课题研究与撰写学术论文,为本科生开展辅导讲座或学科前沿辅导报告等工作,学院还制定了“博士后辅导计划”的考核标准。

举行系列辅导讲座。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职业素养,举行了的相关系列讲座,如“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系列讲座,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素养,提高学生的领导艺术,至今学院已举办6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系列讲座。学院还通过举办“公共管理学院高端论坛”,旨在学校传播公共管理知识,传播国家公共管理政策、传播公共管理研究前沿,从而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培养营造氛围。

推出“公共”品牌系列活动。学院要求学生活动走品牌化、精品化道路,要举办具有“公共”“管理”内涵的品牌活动。学院于200610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浙江大学学生“模拟市长论坛”活动,这一富有“公共”内涵,具有学院特色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

三、公共管理学院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的实施成效

学院建院以来,一直探索学院本科生的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工作,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于20069月在学院2006级本科新生成功推出了学员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实现了学院第二课堂教育工作的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学生在学院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体系的引导下,逐步主动地纳入学院的育人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对学校、学院工作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2、学生发展意识增强,自身能力建设与自我成长意识不断加强。

3、学生组织、学生团体的工作主动性增强,围绕学院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更加主动、设计更具针对性、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

当然,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工作在今后的继续实施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遇到许多考验,也必将会出现许多问题,但学院有信心相信,只要学院的教育培养工作是围绕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设计的,学院的教育培养工作是受学生欢迎的,只要学院不断改进与完善工作,学院的本科生教育培养工作必将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