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座中,姚院长首先介绍了公共管理学科的背景及发展趋势。公共管理学科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十年前才成为国家示范专业的公共管理现在已经设有博士,硕士等。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及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它强调的是公共精神。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关于理工类的一些学科,这是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原因,它要求我们对其必要性和背景都有所了解。
接下来,姚院长详细进行了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介绍。
全国的学科分为十二大类,我们是属于管理类的。管理科学和工程强调效率最大化,它是管理学的前身,更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商管理属于二级学科之一,它涵括了如企业管理、会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过去注重“大经济,小管理”,而今,经济学只有4个专业,其大部分都已经转到了管理类中。二级学科之二是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是国家生存之本,农林经济的发展同样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着重讲了公共管理学科。
公共管理学科包括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公共卫生管理和科技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主要是公共决策管理,并对我们公共管理究竟是public administration还是public management进行了质疑,但是无论怎样称呼,公共管理研究的始终是社会公共利益及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劳动和社会保障是姚院长的主要研究方向,劳动专业主要是学习劳动经济学,其迫切性在于现代市场改革产生了一系列的劳力配置问题,如劳资矛盾纠纷、就业压力扩大等。劳动经济学在国外的重要程度也是仅次于金融学。社会保障主要是处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农民工就业压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还有住房问题等等。土地资源管理是研究如何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以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例如杭州前些年就致力于还湖于民,大量搬迁西湖附近的政府、工业机构,便于人们游览西湖,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公共卫生管理如医疗设施管理,预防公共疾病措施等。科技教育管理是注重效率观点,通过解决社会福利分配问题达到价值最大化。
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是否合理,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还好,也有人说这样分配是使公共管理的领域太窄。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是科学地分析认证公共资源配置问题,不会像经济学那样痣注重效率管理,也不像政治学那样以目标为导向,不计成本,不讲代价,为了达成目标不惜牺牲一切代价。近年来兴起的新公管运动即引入一般的管理道理,以此来解释公共政策。政府的行为是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使公共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
公管的领域有政府自身管理,原因是当今我国政府机构臃肿,决策失误无法改善,权力过于集中,政府层级太多;其次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这主要通过公共决策和制度规则来实现;第三是社会自身的管理,如社会自治NGO等,政府会有意推出某些领域(社区、小村等)让其自治,让公民参与、平等协商。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并非大杂烩,我们应学会把握学科特点,深入领会研究。
在第二部分,姚院长谈了我们学习中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方法和能力。
第一,学习基本理论知识。首先从教科书读起,建立框架理论体系。其次在大学中应该读本专业的一两本经典原文著作,了解其精髓。
第二,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强调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强调一个“悟’字。增强发现问题,抓住本质,把握逻辑,解决问题的敏锐性。学会从现实问题中看到科学的本质问题。
第三,利用工具。数学和外语是两门非常重要的工具学科,学习能力的区别在于对工具学科的掌握。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四,增强表达能力。包括文字和口头的表达,善于与人沟通、协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最后,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性格。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专业要激情满怀,要有大无畏的气魄和认真负责的心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只要有能力,只要善于表达,善于沟通,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短短的三节课,姚院长讲了专业和学习方面的问题,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受益匪浅的感觉,对自己的专业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公共管理学院
20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