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出“新公共管理研究的新收获”名列其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3-07浏览次数:17

    

由光明日报理论部与《学术月刊》编辑部合作,经过读者调查、学者推荐、专家评议等多轮严格评审,评选出200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新公共管理研究的新收获”名列其中。

 

入选理由新公共管理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等西方国家,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90年代中期被介绍到中国后,随着医疗改革公共部门社会化在行政领域的试验,学术界对新公共管理的认识和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2007,关于新公共管理的讨论再度成为政治学界、行政学界、管理学界的热点话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相继召开了涉及此议题的研讨会。

归纳起来看,学者们在此问题上有着三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旨在提高政府绩效的公共行政理念,可以为解决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方法和制度上的视野,对中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实践是有积极意义的,如在中国的公共行政领域引入企业化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并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另一种观点则对新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提出质疑,认为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强调微观组织效益的经营方法而不是国家治理的大法,不能拿来与国家管理理论相提并论,新公共管理中企业家型政府、公共部门私有化等理念有可能导致公共领域的一些道德和价值问题,可能会削弱国家的政府职能甚至使国家能力下降。第三种观点则持折衷看法,认为新公共管理仍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各方面还不十分成熟,应当借鉴和吸收新公共管理中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的内容,摒弃它的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总的来说,作为一种全新的、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政府运作模式,新公共管理如何在中国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学术界还在探讨和争论之中。

 

评委会在评选结果中链接了三篇相关论文:

①周敬伟:《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困境》,载《学术界》2007年第1期。

②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③蓝志勇、陈国权:《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述评》,载《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