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康之教授访问我校,并发表了题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构想”的演讲。

张康之教授首先介绍了“服务型政府”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他指出,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到来的服务型政府既区别于农业化时代的“统治型政府”,亦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型政府”具有差异。对中国而言,尽管1982年才正式启动工业化进程,但受到全球化影响,它同时面对了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要求。而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要求。张康之教授继而澄清了当前学术界认识服务型政府的几个误区。他认为,具有后工业化时代特征的服务型政府难以从工业化时代的卢梭、孟德斯鸠处寻找到理论渊源,更与建立在管理型政府框架下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本质差别,这两者都难以作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渊源。此外,针对学术界广泛使用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概念,张康之教授也提出了批评。
厘清概念后,张教授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七点构想,包括实现从控制导向到服务导向的转变,实现从效率导向向公正导向的转变,实现服务型政府从行政工具地位到价值定位的转变,建立合作与信任的整合机制,在政府治理方式上谋求德治与法治共存,以行政程序的灵活性取代合理性,以及在政府行政中以前瞻性取代回应性等。
讲演结束后,张康之教授还就服务型政府的合法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惑等问题与我校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演会由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郁建兴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
2008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