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良好社会规则圆桌会议”在杭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9-24浏览次数:15

    

2008年9月22日至23日,中欧良好社会规则圆桌会议在杭州金溪山庄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中欧世贸项目,杭州市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和欧洲的近30名国内外官员与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此次会议。

 

9月22日的圆桌会议由浙江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李金珊教授和中欧世贸项目资深专家Philippa共同主持,六位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关于良好社会规则的看法,还有六位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在上午的会议发言中,欧洲风险论坛主席Dirk Hudig简要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并且作了题为《良好社会规则:欧洲的经验及其与中国的相关性》的发言,回顾了良好社会规则的概念在欧洲的发展历史,强调了磋商在良好社会规则的重要意义。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曹增节教授在评论中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规则变迁的过程中,良好社会规则的供需存在失衡,需要向欧洲不断的学习。第二个发言的是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总司司长Robert Madelin,他主要总结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总司在制定或者参与制定良好社会规则的经验,并就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其评论人浙江大学食品营养研究所所长朱心强教授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食品安全的管理和危机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接下来,安可顾问公司常务董事Patrick Horgan详细阐述了《企业在政策磋商中的作用》,没有企业参与的社会规则制定,既不现实,也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在评论的时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侯若石教授指出,企业参与政府决策和规则制定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应该体现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下午第一个作会议发言的是李金珊教授,她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思想库的基本状况,并且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思想库参与政府决策的主要途径,从思想库的角度分析了思想库在政策过程中的参与所扮演的主要角色。Patrick Horgan、Dirk Hudig、侯若石研究员等对李金珊教授提出的主题作了详尽的评论和扩展性的补充。紧接着是OECD监管政策处的资深经济学家Nikolai Malyshev作了《中国质量立法的发展现状:经合组织的视角》的主题发言,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规译审和外事司袁亮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理论思考积极回应了Nikolai Malyshev关于中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及立法质量等看法。最后一个主题发言是杭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阮重晖介绍基于杭州经验研究的《社会规则和社会复合主体》。浙江大学校长助理任少波教授充分肯定了杭州的相关经验,并进一步强调政府职能转型和社会参与在良好社会规则制定和实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日的圆桌会议在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中圆满结束。

 

9月23日上午大会举行公开论坛,CCTV-9《Dialogue》节目主持人杨锐邀请了本次大会的八位知名专家学者对前一天会议进行总结和评论。大家充分肯定了中欧之间交流对于双方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良好社会规则的制定和实行方面,中国在很多地方需要向欧洲学习。同时,参与公开论坛的浙江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也积极参与了其中的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