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地方政府做了什么?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一直是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活跃期。无论是县乡党政干部的“公推公选”,还是义乌的“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宁波海曙区政府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理念和做法,都是以扩大民众有序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活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也举办了四届,在“政治改革类”、“行政改革类”和“公共服务类”领域里评选出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创新案例,显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进步。但是,几年后,当我们认真梳理和跟踪这些创新案例的后续发展时,也很遗憾地发现,基层政府的许多制度创新几乎都面临着严重的制度困境。就是那些曾经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项目,也有差不多三分之一名存实亡了。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是什么东西阻碍了创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我们到底在哪些制度方面迫切需要加以改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欢迎各位同学与周红云老师一起交流探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
主持人:韩福国
时间:2008年12月12日18:45
地点:公共管理学院107教室
主讲人简介: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已进行四届) 主要组织者。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社会资本、农村治理、政府创新、地方治理。主要著作:《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原因与方向》、《通过治理创新构建和谐社区》、《中国民间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制度环境:案例研究》、《透明政府》、《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一个基层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案例研究》、《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治理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