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著名中国问题研究学者David Kelly教授访问我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2-16浏览次数:15

    

 

 

20081214日,海外著名中国问题研究学者、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David Kelly教授与其夫人、欧美贸易政策专家Philips Kelly 访问了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郁建兴教授会见了Kelly夫妇,并组织部分师生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David Kelly教授是海外较早进行中国研究的学者。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关注我国并在我国留学。他于1981年毕业于悉尼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政治、反贫困中的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发展、意识形态与治理等。主要著作有Managing Globalization: Lessons from China and India(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06), Asian Freedoms: Journeys of an Idea in the Cultural Contexts of East and Southeas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Citizen Movements and China’s Public Intellectuals in the Hu-Wen Era (Pacific Affairs, vol.79,no.2,2006), China Labour Challenges(Asia-pacific Daily Brief, Oxford Analytica, 2005)等。他是The China Journal等多家著名国际期刊的编委。

 

David Kelly教授指出,由于经济发达程度等原因,海外早期对中国大陆的关注不如对台湾等东亚其他地区的多,也缺少基金支持,而且当时的研究也以关注意识形态、是否存在发展可能等主要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等,中国日益为海外学者所关注,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David Kelly认为,在90年代特别是最近10年以来,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开始从思想史逐步走向了公共政策等领域,学术研究的领域日益广泛、学者之间的分工更加专业化,各类支持的项目也日益丰富而且多元化,这些构成了当前海外中国研究的主要趋势。

除了学术研究领域,Kelly夫妇还介绍了海外对中国的援助及合作、研究支持项目的变化。他们认为,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具有片面性,他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面,特别是在中国一些重大项目如神州七号、北京奥运等事件后,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无需他们的援助项目。David Kelly指出,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想法,一方面,中国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各地区的发展情况都不一样,不可以偏概全;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超越民族国家的共同问题,如气候变暖,非常需要不同国家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因此,如何促进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可持续性,不仅应在学术研究领域推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英美加澳等国家在一些共有问题上的已有经验,更要促进政府间合作的强化。

 

    在听取Kelly夫妇介绍海外中国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后,郁建兴教授指出,西方国家已有的福利体系等制度对发展中的中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加入到海外的中国研究中心参与研究工作,对促进中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这种取向之外,如何强化海外学者与中国学者在中国本土进行合作研究,在研究设计、方法上借鉴海外较为成熟的学术规范,在案例选择、实证调研中发挥本土研究中心的社会关系优势,可能是下一阶段中国问题研究的重要推动力量。Kelly夫妇认同郁建兴教授的判断,并就当前中国问题的海外研究与本土研究学者间的对接可能性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可能就是这样一个领域,浙江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之间可以加强相互合作与交流。

 

    最后,David Kelly向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们介绍了海外著名中国问题研究学者杨大力、裴宜理、江亿恩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