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6-09浏览次数:15

    

 

200962日,由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就业与社会保障”研讨会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姚先国教授,浙江省社科联学会处刘东处长,以及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郭继强教授等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郁建兴教授主持。


 

 

研讨会上,约有10位研究人员发言。浙江大学乐君杰副教授首先作了“金融危机对浙江省就业影响”的报告。他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的危机除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多的是经济结构带来的危机,就浙江省而言,服务业发展过于缓慢是造成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难的关键因素。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薛圣白赞同乐君杰关于经济结构失衡的判断,并提出,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的粗放型结构,是缓解当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浙江理工大学教师阳盛益向与会人员报告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曾国华博士从劳动成本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对浙江省统计局就业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曾博士分行业、分职业考察了浙江省2009年第一季度各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并且指出,浙江省企业主要采用减员不减薪的方式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这一现象是由于中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过低,导致国内需求不足。由此引发的低人力资本投入又使得劳动力技能水平难以提高,人力资本不足限制了产业升级速度,企业只能采取低成本的策略,最终陷入了低收入的恶性循环。郭继强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金融危机可能通过出口影响经济,但就业问题的根源是结构性的,因此,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经济转型比保增长更重要。陈丽君副教授围绕“大学生就业”问题展开了讨论,她指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产业升级和可供给人力资源间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其中包括薪酬提供和劳动力强度的矛盾、大学生就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的不匹配以及大学生就业意向与企业供给不匹配等。浙江大学博士生项洁雯认为,应当防范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的社会保障回退现象,尽管政府应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但不应以牺牲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为代价。浙江工商大学黄红华博士从政策工具角度进行了阐述,他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统筹城乡就业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工具选择的基本思路。

 

姚先国教授在最后总结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对就业问题的考察必须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及人力资源的培训结合起来,而对就业问题的应对需要从劳动者权益保护、利益关系调整和社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同时着手。

 

                

(瞿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