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特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学院Peter Van Ness教授,为浙大师生讲述了“道德权威的崩溃与教化国家的终结: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与乔治·W·布什执政下的美国两个案例的比较”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副教授莫凯歌(Gregory J. Moore)主持。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郎友兴教授、国际关系专业平野睦(Mutsumi Hirano)、王谦(John Pella)老师及诸多政治学、国际政治本科生与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讲座。

Peter Van Ness 教授通过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与乔治·W·布什执政下的美国两个案例的比较研究,系统地解释了道德权威对大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并对教化国家的历史趋势进行了预测总结。道德权威对于大国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国家可以利用道德权威的力量来教化他国,从而获得外交影响力。冷战时期,道德权威在一国的外交政策中有时与物质力量一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利用道德权威教化他国的例子比比皆是。尽管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政治历史,中国与美国在不同历史阶段上都扮演过“教化国家”的角色。当前,意识形态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影响已越来越小,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务实。意识形态的终结对中国外交政策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迹象表明,教化他国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外交政策中地位已越来越小。当大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关于善恶对错的意识形态竞争时,大国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改变。
讲座提问环节,在场师生从历史问题、当前国际形势及国际关系理论等角度出发,踊跃提出了内容广泛、意义深刻的问题。Peter Van Ness 教授对师生提问作出了一一回答,并提出了个人的深刻见解。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德权威在国家政策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小,主权国家利用道德权威使其外交政策获得合法性的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Peter Van Ness 教授认为,教化国家将最终走向终结,而一个不存在“教化国家”的全球化世界将会带来一个崭新的国际关系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