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全国社区管理顶尖水平的12支“国家队”——12个“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代表于7月11-12日在厦门海沧聚集,交流经验,并接受社区建设专家和民政部领导的中期评估。
此次会议在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方面具有了“风向标”的意义,将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探索和引领作用。我校“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丹教授作为民政部“中国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此前曾带队对厦门海沧区、安徽铜观山区两个国家实验区进行中期实地评估,本次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重点评论。
毛丹教授提出:实验区的工作重点,一是要确定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已经遇到、将要面对的典型的和根本性的问题,提前一步实验解决问题的理念、路径、办法和可能的陷阱,重点不在于争先进评荣誉;二是要站在国家高度,来实验、检验解决问题的典型办法及其成败结果,重点不在着眼于地方特色的创新或花样翻新、包装宣传。实验区好不好,关键就看它是否清楚科学地提出了问题、清楚地呈现各种解决办法的效应。
毛丹教授还根据最近参与国家关于居委会组织法的修订论证工作、以及国务院参事室关于该法修订调研组的工作,提出实验区有责任为新法修订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自己的实验答案,例如:城乡社区规模多大才合适?社区建设能否尝试由居民或社会机制主导?“村转居”后,农民市民化能否一代人就完成?城镇化进程中,什么类型、多少数量的农村社区是需要保存的?社区成为法人的可能性有多大?等等。这些观点受到民政部和各实验区的重视,民政部领导在会上赞扬这些观点准确表达了实验工作的应有导向,《厦门日报》等当地媒体也予以重点报道引述。
《厦门日报》报道网址:http://www.xmnn.cn/dzbk/xmrb/20130716/201307/t20130716_3410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