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英副教授: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网络政治沟通机制及其前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12浏览次数:29

    

 

125日下午,由行政管理研究所组织的研讨会在蒙民伟楼357举行,30余名研究人员参与研讨。此次会议由郁建兴教授主持,何子英副教授作了主题报告。

何子英副教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内容,题为《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网络政治沟通机制及其前景——以“杭网议事厅”为例》。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理念,可以说是对公民需求多元化、政策目标多重性和社会问题动态性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复杂性的一种积极回应。随着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逐步调整,公民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原先由政府垄断的制度化资源,进而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主动与被动的方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议程的讨论,公民甚至可以借助群体力量将公众焦点上升到集体层面,冲破政府议程而进入政府解决渠道。

何子英老师的研究发现,网络的普及为公共政策中的政治沟通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渠道,一方面公民的意愿与声音可以借助网络载体更为淋漓地得到表达,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跨越层级障碍直接获取这些民意,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过滤等民意传达掣肘。杭网议事厅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政府办公厅、杭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旨在作为杭州市重要的网上问政机制,助力党委政府决策,顺畅百姓市民解难。通过深入剖析议事厅(网站)构成、内容和参与者等要素,何老师发现该平台主要存在三大问题:(1)网站会员人数众多,但是建议相对较少,而且建议大多集中在“交通”等议题,这似乎反映了主导者对平台建设初衷“民主促民生”中“民主”这一概念的理解偏差;(2)议程讨论参与人数非常有限,多则百余人,少则寥寥无几,网站的知晓度也相当有限;(3)政府似乎控制议程设置的内容与范围,公众很难推动政策议程,大多数议题集中在公厕、交通、河道改造等问题,而关键的科教文卫等“民本问题”较少受到关注。因此何老师得出一个初步结论是电子议事厅这一模式在西方是普遍化的议事手段,而在中国并未受到地方政府足够的重视。

何子英老师的研究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郁建兴教授认为,通过当前养老服务等民主政策制定过程来解构“官述民评”模式存在的进步性和潜在局限性,后者主要表现在现实操作中的走样和政府对政策垄断地位的恪守。他认为当前的政治沟通机制中应当做好社情民意的分类集聚,广泛发掘建设性意见,正确界定决策主体和范围并避免对已获取民意的人为否定。高翔博士则更强调理论的解释能力,而不应该聚焦于政策建议,那是政策研究报告所关注的内容。田传浩博士根据王绍光的观点,指出地方政府的许多政策主要是压力型的,诸如孙志刚事件、废除劳教等都表现出“打倒一个、受益全部”的被动式调整,而当下的主要改革方向是政府主动吸取民意,作出改进;接着田老师指出研究在理论架构上存在的结构问题,并提供了合理的修正建议;最后对于何老师提出的三大问题中的第三点,田老师建议可以进行一项可控实验,以验证当前发现的客观真实性,这个建议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