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上午10点,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到访我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并在蒙民伟楼250会议室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图书情报学”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傅荣校教授主持,院系各位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了本次报告的研讨学习。

作为当下的一个新兴词语,大数据正不断地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依托于大数据而产生的成功商业应用也在不断出现。那么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它具有哪些特征,其本质和精髓又是什么,大数据时代的图书情报学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孙建军教授在讲座中都给作了详细的讨论和解答。
孙建军教授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出发,从各类社交网站的统计数据谈起,以奥巴马的大数据国家战略为引子,展开了本次讲座的讲解。孙建军教授指出,并不是说量大就是大数据,大数据这个概念包含着四个维度:更大规模的数据;更多样化的数据;更实时的数据;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的数据。根据孙教授的研究和总结,大数据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模糊代替精确;相关代替因果;全集代替样本。具体到如何理解大数据,孙教授建议我们要有互联网思维,即要有平台思维、个性化思维、社区化思维、网状思维、跨界思维等等。

随后,孙教授以SWOT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数字时代图书的现状,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作为最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场所,图书馆在数字时代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比如,公众文化生活需求增加是一种机遇,图书馆自身专业优质的信息资源是一种优势,公众快餐阅读文化是一种威胁,图书馆经费短缺缺乏创新是一种劣势等等。
在讲座中,孙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大数据时代需要关注的技术和工具,以及数据挖掘的十大经典算法。谈到大数据对于情报学的影响,孙教授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情报学的研究将更加广泛的深入到其他领域,并且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融合;同时,大数据类型多样化的特点使得情报分析工作将更加依赖于多样化的数据源。为此,图书情报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和理念来促进图书情报学的发展。
讲座的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就相关问题与孙教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报告结束后孙建军教授对浙大师生表示了良好的祝愿,并与老师们合影留念。
主讲人简介:
孙建军,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与网络计量。目前兼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管理学会理事,中国信息系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
(信息资源管理系 图/文 贺焕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