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预算的倡议与行动:来自国内外的经验”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9-22浏览次数:11

    

    “社会性别预算的倡议与行动:来自国内外的经验” 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9月15日至16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联合主办。会议旨在从性别视角探讨国内外政府财政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明确性别预算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性别意识融入政府决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增进国际间性别预算的理论交流与实践互动,进而推动中国的社会性别预算实践,促使性别平等目标的实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郁建兴教授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主任史丽娜女士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吸引了来自德国、葡萄牙、奥地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国家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汉、厦门、焦作、温岭等地的45名代表参加,其中既有从事研究的专家权威,也有来自联合国和政府机构的官员、非政府组织的领导和实际工作者,还有优秀的青年学者,可谓是社会性别预算领域内精英荟萃的一次盛会。

 

    会议由两部分组成:9月15日为期一天的国际交流研讨会和9月16日为期半天的国内圆桌会议。国际研讨部分着重探讨国内外社会性别预算理论与实践,以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联合国妇女署的代表围绕如何让政策更具性别敏感性问题,介绍了亚太地区各国的性别预算及相关政策选择的多种途径。葡萄牙学者通过研究拉丁美洲不同城市的参与式预算,提出了参与式性别预算本身是否具有包容性的问题,而奥地利学者则展示了欧洲性别预算的最佳实践案例,进而揭示社会性别预算在概念及制度建构方面存在的不足。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代表则分别介绍了当地具有性别意识的参与式预算经验。中方代表对性别预算本土化、性别预算与女性赋权、性别统计等问题进行研讨,并且就温岭和焦作等地的性别预算实践展开研讨。国内圆桌会议研讨的主题包括中国背景下社会性别预算的核心概念、功能价值与实施困境等。具体涉及性别平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性别因素对地方主官执政的影响、社会性别预算绩效观、预算机制的优化等多种不同的维度,围绕如何在我国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与建议。

 

    会议通过对性别预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多样性发展途径的探讨,不但深化了对社会性别预算理论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更为来自国内外高校、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也为我国社会性别预算的进一步推广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