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 Heerink 教授解析中国农村发展与要素市场的缺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12浏览次数:14

    

   

 

    2015年1月9日晚,受谭荣博士邀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Nico Heerink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农村发展与要素市场缺陷”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是“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中国观察系列讲座的第二讲,五十余名项目学员及公共管理学院其他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要素市场的缺陷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Heerink教授检验了中国农村要素市场的缺陷与非正式制度的可得证据,讨论了定量研究在政策分析中的意义。讲座从信用市场、土地市场、非正式制度与要素市场、定量方法和结论五个方面展开。

 

    Heerink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信用市场贷款中的正式途径与非正式途径,指出农户从非正式途径借贷的比例远高于正式途径获得的借贷。随后,他简要描述了中国农村土地的占有情况及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历程,以扎实的数据分析指出中国普遍存在土地的非正式租赁。基于对信用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分析,eerink教授指出,中国农村的要素市场仍然很不完善,非正式制度在要素交易中发挥了主导做用。

 

    为了检验要素市场完善与农村发展的关系,Heerink教授采用了农户家庭模型展开定量分析。他认为,定量分析能够使观察者深入观察政策措施的直接及间接影响,便于帮助政策分析者理解其中潜在的因果机制。农户家庭模型以农户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假设,侧重关注农户的生产、消费及劳动力供给等决策,以及各类决策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模型可以用于分析要素市场缺失、交易成本变动情况下农户的行为。运用这一模型,Heerink教授总结指出,中国农村商品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但要素市场仍然存在显著的缺陷,导致大量要素交易依赖于非正式制度才能实现。也正因此,促进要素市场竞争将有助于释放农村福利和提高效率。

 

    Heerink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在交流环节,来自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同学分别就土地价格补贴机制、农村水资源管理、土地租赁政策及中印要素资本市场比较等提出了问题。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围绕财产权在要素市场中的作用、亚洲与欧洲非正式制度的比较、社会资本对要素市场缺陷的弥补作用等话题与Heerink教授展开了交流。Heerink教授一一作了解答,主持人谭荣博士也就相关问题给出了补充说明。

(王  浩文,葛安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