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交融•启迪”:亚洲未来领袖项目首次Café Talk顺利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12浏览次数:6

    

 

    2015年1月10日下午,“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举办了首次Café Talk。Café Talk是一种学习型集体对话式的自组织模式,旨在鼓励不同背景的中外学生讨论交流公共管理领域的某个重要主题,相互拓宽视野、启迪思维。

 

    首次Café Talk的主题是“教育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全球化”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本身也正是教育全球化的生动实践。在本次Café Talk中,学员们以“Asian Countries Facing the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为主题,讨论了“教育全球化”的表现形态,它对亚洲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亚洲各国应对这一趋势的可能方式等。

 

    葛安琪首先以中国留学潮为例展示了教育全球化的一种典型形态,即“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她展示了留学生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指出留学低龄化的新现象,表明2014年出现了近年来最大的留学生回国潮,并分析了海归就业竞争力等。在中外学生基本理解中国留学潮的基础上,大家开始了第一轮讨论话题:“介绍你所在国家的出国留学情况,并分析海外学生面临的挑战或不满”(Introduce the study abroad trends in your country and if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and dissatisfaction for those overseas students?)按照Café Talk的一般规则,现场参与成员自由组成5人小组展开了15分钟讨论。

 

    第一轮讨论结束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Akhmetov Umirserik为大家分享了哈萨克斯坦的升学背景、留学生源、留学国家和专业意向等情况。接着,付如霞以中国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现象为核心,对比了城乡二元结构,计划经济影响下城乡、东西部教育支出比重,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师资结构、农民工子弟就学等方面的数据,引出了第二轮话题:“你所在的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吗?教育全球化对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Is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 equal in your country? how does it benefit or suffer from globalization?)围绕这一话题,参与者们再次随机组合讨论。讨论后,来自泰国的Orachorn Seachang主动发言,结合讨论中了解的中国户籍制度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等问题,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泰国高校入学门槛、奖学金制度设置等方面的资源分配情况。杨帆也结合自身经历,通过两则小故事传达了自己对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获取知识的途径,满足人才培育要求的教育形式等问题的看法。

 

    最后一轮话题是“为适应教育全球化,你所在国家的的教育系统应如何做出改变呢?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What does the ideal educational system should be like in your country to adapt to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 What kind of talents are expected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最后一轮随机分组讨论结束后,来自印度的Jha Tilak根据印度的教育模式描述了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方式,并认为符合全球化要求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积淀,更要有良好的社交沟通技能和健康的心态。

 

    最后,在场全体中外学生就三轮话题进行了简短的提问讨论,本次Café Talk也在项目同学的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许多同学表示,cafe talk自组织这一模式提供了一个事实分享、观点交融和思维启迪的平台,希望在此后的活动中更好实现“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成员之间的互知互信,也期待有更多对相关话题感兴趣的师生参与到未来的Café Talk之中。

 

                                                     

                                                       文/葛安琪   图/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