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公共管理人才,咱们得有‘书生’气、‘英雄’气、‘江湖’气,三气综合才能成大器”,浙大校友、现任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北京公共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廖恳在5月9日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特聘导师”和“实习岗位”项目宣讲会上说,“特聘导师”和“实习岗位”项目实施的意义在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更好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意识、了解职业环境,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宣讲会由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包松老师主持,特邀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廖恳学长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党委纪委办公室处长孙剑学长为宣讲嘉宾,学院常务副院长郁建兴老师,党委书记、副院长沈文华老师等出席宣讲会。
“特聘导师”和“实习岗位”作为“展翅计划”的两个子项目,是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浙江大学北京公共管理研究会共同发起的,旨在充分利用宝贵的校友资源,发挥优秀校友对在校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拟聘任一批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北京浙大校友担任大学生(包括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或提供大学生长时间实习岗位,全方位指导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结合公共管理实践,指导和帮助在校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意识、了解职业环境,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基础。该项目已纳入浙江大学教学改革规划体系。
廖恳学长在分享了他的成长经验之后,也对在校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多读书,作为公管学子,在阅读自然科学领域著作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科交叉学习,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二是善交友,在广泛的范围内,交到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三是勤实践,实践出真知,同学们应多参与学生、志愿者等工作,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为日后成为公忠坚毅、能担大任的领导型人才打下基础。在同学们的职业发展方面,廖恳学长也恳切地给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有理想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确立远大抱负,追求完美、勇于担当;二要求真务实,结合实际情况,脚踏实地投入工作;三要谦逊合作,在工作中不骄不躁、持之以恒。
孙剑学长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介绍了公务员的基本常识之后,向同学们阐述了“特聘导师”和“实习岗位”项目于同学们成长的意义:一是立志向,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二是长本领,基础如公文写作技巧,进一步如实习工作实践,同学们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学习并掌握;三是学规矩,即规范程序、协调人际关系;四是长资本,厚积才能薄发,现阶段的积累都是日后工作自信建立的基础;五是扩人脉,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六是正三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富有实干精神和责任心的人。最后,孙剑学长指出,同学们参加“特聘导师”和“实习岗位”项目,一定要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以提高能力作为目标。
学院常务副院长郁建兴老师和党委书记、副院长沈文华老师分别对宣讲会作了总结,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特聘导师”和“实习岗位”项目,在实践中学习,努力成为卓越人才,为未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展翅腾飞的基础!
文/胡佳琦 郑旭超
公共管理学院
201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