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炯接受中国经济时报·圆桌论坛采访

发布者:公共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6-03-30浏览次数:131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何背景?

   

    何文炯:我理解,提出延迟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寿命延长。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相关规则是在1950年代初制定的,60多年过去,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很多,已经从“人生七十古来稀”发展成“人生九十不稀奇”。按照现行制度退休的许多人士,其身体状况良好,退休后的若干年内完全可以继续工作,如果让这部分人士退出劳动力市场,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二是劳动强度变化。随着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改变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与60多年前相比,总体上看劳动强度明显减轻,劳动强度高的工种减少,劳动强度轻的工种增多,因而有更多的人可以继续劳动,或者改变工种后继续劳动。此外,女性劳动者过去生育子女数量多,孙辈出生早,家务负担重,而现在的女性生育子女数量少,且孙辈出世晚,家务负担相对较轻,因而有更多参与社会劳动和社会活动的机会与需求。根据人口统计规律,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长,但现行制度规定女性退休比男性更早,因此要把继续参与社会劳动的权利还给女性。三是从国际上看,数十年来,绝大多数国家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一般将退休年龄定在65岁以上,有的国家已经接近70岁。我国是当前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之一。

 

    中国经济时报:延迟退休年龄是全球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选择,我国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理解“渐进式”?

    

    何文炯: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又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对社会保障等公共政策产生影响,因而世界各国一般采取“渐进式”改革方法,即先确定一个目标,再按照逐步延迟的方法,设计具体的实现路径。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公布正式方案,为便于理解,我们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假如计划10年后男性的退休年龄由60岁延迟到65岁,不是从明天开始所有的人都是要到65岁才退休,而是每年延迟若干(记作M)个月,10年以后达到65岁退休。这就意味着,今年55岁及以下的劳动者要工作到65岁才退休;今年55岁以上的劳动者不需要工作到65岁,且其退休年龄因当前年龄不同每岁相差M个月,即现在60岁的劳动者本可立即办理退休,但按照新政策要再过M个月才能办理退休;现在56岁的人可以在其65岁前M个月办理退休。这就意味着,改革时年龄越小者退休越迟,年龄越大者退休越早。例如,甲比乙年龄大一岁,并且早一年参加工作,则甲比乙要少工作M个月,或者说甲比乙早退休一年又M个月。此外,弹性退休制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渐进式”方案,即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双方协商确定退休时间。

 

    中国经济时报:延迟退休会带来哪些影响?

 

    何文炯: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必然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当然采用的具体方案不同,则影响程度不同。但无论哪种方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劳动力市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假定下,退休年龄延迟,意味着劳动人数增加。如果劳动力短缺,则会弥补劳动力缺口;如果劳动力有富余,则会加剧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二是改善社会保险基金状况。根据现行制度,劳动者在就业阶段,本人及其所在单位都需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退休后,本人及其所在单位都不再缴纳社会保险费,但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至终身。延迟退休,意味着缴费时间延长,因而可以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同时,享受退休后社会保险待遇的时间相应推迟,从而可以减少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这里主要是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时间推迟,还有退休前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细微差异所引起的基金支出减少。三是改善全社会赡养比。在“老年”定义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不断提高,相应地,全社会的赡养比将加重。但“老年”一词是人为定义的,其核心要义是老年人需要由年轻人赡养,如果改变“老年”的标准,则赡养比也会发生改变。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被列入“老年”行列的人数相对减少,因而有利于改善赡养比。这不仅会影响社会保险基金,而且会影响一系列社会政策。

 

    中国经济时报:对“延退”的担心之一,就是会对社会就业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对年轻人就业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您有何建议?

 

    何文炯:前已分析,延迟退休对于劳动力市场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采用“渐进式”,并且具体方案与全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比较合拍,则这种影响不会很大。所以,最重要的是看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人担心延迟退休对于年轻人就业产生影响,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毕竟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加了岗位竞争的对手。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由于法定退休年龄较低,我们目前客观上存在着大量“退而不休”的情况,他们虽然已经在原单位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且正在领取基本养老金,但事实上又在新的单位或新的岗位上工作,他们并没有离开劳动力市场。从宏观上看,这些退休者并没有腾出岗位给年轻人,也就是说,这部分人是不受延迟退休政策影响的。因此,只有那些退休后不再在任何岗位上以任何方式从事社会劳动的退休者,因为执行延迟退休政策而对年轻人就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对于这种影响,难以准确估计,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即这部分劳动者与年轻劳动者劳动能力和工种岗位的相似度,这种相似度越大,则矛盾越大,反之矛盾越小。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参与率变化和代际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我们建议年轻人根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并进行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尽量与上一代人错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