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研究,也为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相关专业研究生国际交流提供平台,浙江大学林卡教授与浙江工业大学方巍教授于2017年1月12日共同主持了国际公共政策论坛(Seminar on Public Policies in the Global Context)。该论坛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逸夫科学馆举行,由浙江工业大学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联合举办。会议在社会创新导向下围绕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环境保护、教育资源、全球发展等议题展开,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赞比亚、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此外,前来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访问的巴基斯坦学者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本次大会由主题发言、“在全球化和比较视野下的公共政策”分论坛及“文化视角下的公共政策的比较研究”分论坛构成。在上午的主题发言环节,林卡教授率先作了题为“Glob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ell-being”(全球发展与社会福利)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林卡教授强调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发展议题”要从全球的视角进行阐发,强调全球发展目标的制定为各国发展所提供的价值导引作用,并指出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是推进全球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提出了政策创新的路径。浙江工业大学的方巍教授也围绕中国福利思想的演化进行了演讲,并倡导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念及其政策讨论。前来访问的巴基斯坦学者Shahbaz Shamsi,Pirzada Sami和Muhammad Luqman也分别针对环境和教育问题讨论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祉的有关问题。
下午,林卡教授主持了论坛的发言。浙江大学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系的刘晓婷副教授讨论了当下中国老年长期照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中国老年长期照护体系创新的一些设想;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微研究了国际援助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国际援助在未来全球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的新作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研究生刘诗颖从国际援助的发展阐述了全球发展理念的变迁;社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崔指南和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李骅分析了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中的两个重要理念——包容和分享;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研究生侯百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志愿主义在中国的扎根和发展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此外,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何全也就公共政策于文化背景展开了讨论,该校周亭义同学也就社会救助议题进行了发言。
在此次国际研讨会上,浙江大学的国际研究生在老人照顾、儿童福利、社会发展、国际合作等众多领域提出创新的观点。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研究生Aisha分析了巴基斯坦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来自光华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Ayesha Mumtaz研究了巴基斯坦的儿童辍学和儿童福利问题;来自人口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Riaz Ahmad讨论了中巴经济走廊的构建对于发展一带一路项目的意义;此外,浙江大学农业和生物技术学院的Imran副教授在会上就中巴农业合作和21世纪的挑战为议题进行了发言;来自光华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Hamid Mukhtar讨论了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的法律保护问题。此外,一些来自于人文学院中国学研究中心“一带一路”项目的国际学生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且进行了提问和讨论。
在会议闭幕式上,林卡教授对本次论坛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社会创新视角下全球发展和发展“中巴”合作的重要意义,并期待在今后的学术合作中能够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全球治理和共享发展的学术成果。
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