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区域治理与政企统合型政府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06浏览次数:15

    

    2017年3月2日晚,应陈国权教授邀请,杭州市商务委员会开发区处处长孙国利访问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并做了“杭州开发区建设:历史、经验与问题”的报告。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委党校部分老师以及中心师生等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心主任陈国权教授主持。

    孙国利首先介绍了开发区体制的历史变迁。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重要论断,随后开办了第一批以深圳为典型的经济特区,进而,国务院确定了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而拉开了开发区建设的序幕。开发区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由商务系统所管理的国家级开发区,一般叫做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种是省级层面此类型的开发区,其名称一般叫做经济开发区;第三种称作海关特殊监管区;第四种是旅游度假区。杭州近年来还出现了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城的开发区的新形式。在体制层面,不同开发区的行政级别具有明显的差异。

    孙国利进一步在分析开发区经济发展时指出,开发区所能够调配资源的能力几乎完全取决于其行政级别与领导人个人的特质。因此,市场经济“市长经济”的特点反映了开发区体制中行政力量决定资源配置的现状。在行政审批层面,一般将行政审批纳入属地管理,开发区的土地指标往往需要到区里的国土分局审批。在人事管理方面,开发区有出现“养老院”化的趋势,因此经过30余年的发展,开发区亟需进一步的转型。

    关于开发区目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孙国利将其概括为九龙治水、发展后劲不足、错位发展不明显、集约化水平不高、职权行使不当等问题。为此,孙国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由高层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理顺开发区发展、健全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等措施,藉以推动开发区的良性发展等。

    随后,在场师生就开发区的体制磨合、绩效考核以及不同开发区类型的模式差异等问题,同孙国利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文/陈科霖)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关注方式: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或者输入微信号zjuspa即可成功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