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北京举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展望社会保障发展前景”学习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保障学界的30多位专业人士出席座谈会。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中共十九大精神对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指导性,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方向,对于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应建立与国情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人类社会贡献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文明。在这一进程中,社会保障学者负有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我院何文炯教授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言。他认为,中共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判断完全适合于社会保障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风险保障需求增加,但风险保障服务供给不足。承担国民基本风险基本保障职责的社会保障,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合理。这是新时代主要矛盾在社会保障领域的表现。我国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明显存在。表现在社会保障资源投入总体不足,政府资源投入和民间资源动员均不足,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不高,部分项目、部分人群保障缺失或保障较低,基本风险保障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风险保障不足与保障过度并存,地区间、城乡间差距大,公共资源投入重点有偏(领域、人群等),浪费存在,效率不高。扩大并优化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一要提高对社会保障的认识。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要适度增加财政投入,有效调动民间资源,提高社会保障占GDP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项目体系,扩大基本保障惠及面,发展补充性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他说,均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一要控制和缩小群体间基本保障待遇差距,提高农民和老幼残等弱势群体保障水平;二要明确社会保障各项目定位,优化职责分工,例如养老金、医疗、照护保障服务等;三要统一社会保障制度政策,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地区间利益协调机制。加强社会保障资源整合,要实现制度整合、部门职责调整、流程再造、信息互通、经办服务体制改革。
新闻报道请点击中国经济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