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赴墨尔本参加海外交流

发布者:苏超发布时间:2017-12-06浏览次数:1343

201711月下旬,我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徐仁翰、王小萌、王一丹、杨宇、陈钦璐五位本科生由土地管理系主任吴宇哲教授和郑盛博士带队,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参加了为期四天的海外交流项目。短短的几日行程给予了同学们丰富的学术体会与交流考察收获。通过学术研讨会与土地利用实地考察等形式,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向最前沿的学术研究、国际化的研究视角以及实践经验,也在研究报告的展示过程中和国内外学者同台交流,在观点的碰撞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本科生与带队老师合影

CRIOCM 2017国际学术研讨会

CRIOCM全称The Chines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而CRIOCM 2017是其第22届国际研讨会。众多学者带着各自的报告参加,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包括精彩绝伦的主会场报告(Key note presentations)和各具特色的分会场研究报告。在会议的主会场,Key note presentations涵盖了房地产金融、数字制造、建筑工程、低碳经济、3D打印等多个主题,在给本科生们带来震撼的同时,也展示了前沿学术的创新视角。比如香港大学的邹光荣教授(Prof KW Chau)在其报告中将金融领域中的实物期权概念与房地产改造相结合,对房地产改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而来自瑞士的Russell Loveridge博士则从科技的角度,为本科生们展示了数字制造的先进技术及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在分会场,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汇聚在一起,为与会者呈现了丰富主题的学术报告,从城市化、城市规划,到房地产金融、建设项目管理等近20个会议主题。其中不乏观点的激烈碰撞和学术思想的交锋,让本科生们在会议的观点交流中感受到了浓郁学术气息。


参会全体人员合影

在本次CRIOCM国际研讨会中,五位本科生为众位专家、教授、学者展示自己的研究课题与成果。他们的报告包括了城镇化、房价影响因素等主题,既有对特色小镇的起源、措施与风险进行的研究,也有从产业集聚和生态宜居的角度,对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布局的研究,还有对城市住宅房价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与会专家学者与五位同学就研究进行了深度交流,指出其研究的优点与不足,也提供了后期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此外,同学们也聆听了同一领域的专业研究报告,看到了国内外学者是如何做研究的,成果是什么样子的,在对比与反思的过程中既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在交流中成长,在碰撞中自我完善。


部分代表团成员上台发言

墨尔本交流考察概览

在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在领略墨尔本城市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墨尔本的土地利用状况,并清楚地看到墨尔本城市规划的脉络。素有“澳大利亚文化之都”美称的墨尔本,遍布了多元的文化建筑,充斥着古典与现代的文化要素,它们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主市区内有圣保罗教堂、州立图书馆、墨尔本大学、林立的高楼、女王菜市场、唐人街等城市风貌,在严丝合缝的城市区划内部,犹如点缀天空的繁星,使得城市在集聚发展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

商业用地区块密集而有序,在地图上都规则地呈方块状分布,而墨尔本因为大量移民的缘故,房地产与移民投资等相关行业迅速发展,旺盛的商业用地需求,使得CBD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维持在高水平;市区的住宅用地同样呈现着集约与高密度的特点:房屋以高层公寓楼为主,满足着大量的市区上班者、大学生的居住需求,因为在市区居住的通勤成本较低,居民更愿意花高价居住于此;而墨尔本的生态用地并非单纯镶嵌在市区里充当装饰,而是作为重要的功能分区,大面积地排布在商业与住宅区划之间,在分担着城市的环境压力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开阔场地。一行人还有幸在吴宇哲教授与郑盛博士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墨尔本市中心的文化建筑地标之一的圣保罗大教堂。


代表团在中央广场合影

沿着市中心的联邦广场越过王子桥,可见到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从欧美艺术画展到印度雕塑、日韩服饰再到中国陶瓷文化等,这些雅拉河沿岸健康舒适又便利的居住条件,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同学们能够理解墨尔本为何是公认的宜居城市。继续向南,可见美丽的沙滩,沙滩附近的度假房屋充满了个性设计的味道,由于本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的灵活多样,居民更愿意自己DIY建房,买下土地,做好设计后交由建筑商施工,得到自己满意的居住场所。而同学们体会到的不仅是澳大利亚的现代艺术文化风采,更是墨尔本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开放。在浙大土地资源管理07级校友饶富杰博士、胡雨鸥博士和13级校友张漪萌硕士的带领下,本科生参观了墨尔本大学。多元的文化元素融合在校园建筑群里,现代的建筑线条与传统设计风格有机结合,到处都充满现代感以及多元开放的和谐气息。也许,正是墨尔本的开放与包容,才给予了墨尔本大学更多的自由感。

除了建筑、艺术以及大学文化,墨尔本极为便利的公共交通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火车、有轨电车等,在开会期间,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便是火车,便捷的轨道交通在展示其运力的同时,也呈现了沿线的小镇、村庄、牧场。城市外缘的居住用地与农用地别具风格:小教堂、小公园是村镇的必备建设,独门独院的精致房屋展现了迷人的田园气息;宽广的牧场,大片的牲畜,不禁让人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中国意境代入进来,发达的大规模农牧业是澳大利亚的重要经济优势。


代表团在墨尔本大学的会议室内参与讨论

  

墨尔本实地考察的体会

在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方面,墨尔本作为一个大都市,城市用地以集约利用为主要特点,繁复通达的交通网,密集却又错落有致的CBD区块,以及高容积率的住宅,无不体现着一个大都市的城市规划特色;但在生态功能区划上,墨尔本又通过大面积的城市公园、花园绿地平衡了大城市的用地结构,将各功能区块有机结合。而这些规划特点都在说明精神先行的城市设计,调整了分区布局,避免了拥堵与无序,并引导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是适合大都市发展的规划模式。

交通方面,墨尔本的火车沿袭工业化时期的铁路特色,但又以现代的轨道交通模式来运作,发挥着公共交通在大城市中的便捷作用。这有如血管一样的高效运输,在集聚沿线发展资源的同时,也沟通了墨尔本的邻近区域。近郊的HawthornLilydale等区域,在火车的联通下,构成了墨尔本的一小时交通圈。而结合一小时交通圈的集聚指数定义,这些区域都成为了城市化区域。在城市化的视角下,轨道交通延伸了墨尔本城市的影响范围,而城市的影响在通过交通线向外辐射的过程中,构筑了墨尔本的大都市圈。因此,城市在享有高经济密度的同时,借助着交通线,将其经济影响向四周扩散,而轨道交通降低了距离带来的摩擦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分割,推动了城市圈内部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心得体会

我原本惊讶于南半球的炙热夏天,但看到无遮蔽的天空下的阳光被学术会议里的火热打败后,便折服于这个城市和来到这里参加会议的人。观点的激烈碰撞,学术思想的交织结合,为学术创新提供了土壤。在享受着学术盛宴的同时,我不由得去思考,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到底还有多少可能性,有如这次会议,秉持着多元开放包容的理念,把五湖四海的创新与活力凝聚于此,糅合成别具一格的独立精神。或许又如那200多年前,西方文明的种子飘落在这片大陆上,肆意生长结出繁盛果实。是这片土地成就了文明,成就了如此之多的可能性,也是文明在一次次的伤痛与试错中成就了这片土地。

——徐仁翰

在墨尔本,许许多多的巷子里挤满了不为人所注意的小店,或道路两旁热闹而拥挤,又或是边边角角沉淀了旧时光的寂静。而墨尔本的人,则与这饱含了秀气的城不同,他们拍拍扬尘,向着阳光,热情而开朗。于是,在这座城由这些人所举办的会议中,便附着了蓝与橙的色调,学术信仰是不动声色而高尚的,沉甸甸的寄托着一个又一个的可能,显示着蓝一般的神圣,学术人则用主动打破成规,用橙色的热情去实现这种可能。以至,时至今日,我依旧相信,在墨尔本,走过的路,遇到的人,那些学术,都是不可替代的记忆。

——王小萌

墨尔本,维多利亚州的首府,澳大利亚近1/5的人口在这里集聚。虽说天下city一般挤,但是这里的公交路线呈现放射状,整个城市四通八达;这里的bustram train的车站都设有时刻表,城市运行得井然有序。来到墨尔本的第二日,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年会的首日,很幸运能在城市化分论坛中作特邀报告。这篇文章以中国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凝聚了我和王小萌同学在吴宇哲教授的指导下所得的研究成果,很欣喜能够和来自中澳的学者一同分享与交流。这次会议持续了三天,交流的内容涵盖了建筑项目管理、房地产金融与城市规划设计等多个议题,仿佛享用了一场场知识的盛宴。虽然会议只有短短三天,但是我们的研究仍在继续,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仍在继续,思维火花的碰撞也将持续不间断。

——王一丹

不到一周的墨尔本之行,留下了太多太多难忘的回忆,在收获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交流经验的同时,对于澳洲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和陈钦璐同学作为大三的本科生,有幸参与了此次criocm2017年会,带着自己辛勤写出来的英文论文,在会场上进行展示讨论和交流,真的是一件非常自豪难忘的事情。除了学术交流,我们对于墨尔本当地的人文历史、城市规划、街头文化以及生活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也有相当多的考察和探讨,收获满满。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墨尔本来回一万六千公里,越过重洋和远路,最终通过满满的行程和丰富的活动,获得了我们自身的成长。

——杨宇

历时三天的墨尔本之行在满满的学术收获中落幕,我跟杨宇同学作为此次会议中最小的大三学生,在会议上发表了我们两个合写的论文。虽然在众多的国际学术展示中我们论文的分析方法和模型还是显得有点稚嫩,但是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动力。另外,我们还对墨尔本的土地利用情况等进行了考察,对其市中心centre city-downtown-郊区suburban各级的土地利用有了主观上的观感和体悟,其土地集约利用度逐级递减,且景观上也有不一样的呈现。另外墨尔本的交通也是四通八达,tramtrainbus等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也十分人性化,非常值得学习。

——陈钦璐

撰稿/徐仁翰、王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