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
由院长郁建兴教授主讲的
博士生课程《公共管理经典著作选读》
正式开讲啦!
经过前期的悉心测试、精心准备
课程以“学在浙大”为课程平台
以“浙大钉”为直播平台
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展开
课堂中,郁老师依然是幽默感满满
全程高能,金句频出
要读懂text,要有context
马克思与我们同时代
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要有当代的立场,现实的立场
时代的产物,又要超越时代
民主与效率,是公共管理永恒的主题
中国特色不是要取代西方理论,而是要基于中国历史经验发展现代政府理论
30余位师生全程参与
亲切互动、深入交流
首次“云端教学”,
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郁建兴说: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在网络课堂中与同学们第一次相见。虽然现实空间让我们远隔千里,但是网络空间却让我们比以往更接近彼此。
透过视频会议的一个个窗口,我可以看到每位同学的上课状态,而同学们在课堂中的疑问也可以通过群聊及时反馈给我。有了线上系统的辅助,同学们获取课堂资料、提交课后作业都变得非常方便。今后授课时我将增加与同学们的互动对话,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辩论的乐趣。
当然,我更期待同学们能够早日返回充满生机的求是园。
上完“云端课”
同学们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巢飞(行政管理2019级博士生):课程由当前新冠疫情展开,开篇就点出了我们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人的时代担当与人文关怀。面对电脑授课,郁老师依旧激情不减,旁征博引,在绪论部分高屋建瓴简述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思想脉络、代表人物与主要理论流派,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网上原著选读课”。
连政(行政管理2018级博士生):浙大素有西迁的光辉历史,在西迁路上山高路远,不弃文脉。作为一名在职生,我十分适应网络教学模式,通过学校搭建的网络学习平台,使我能够处理协调好“工作,学习和健康防控”三者关系,做到三不误。虽已修完学分,但对郁老师的公共管理经典著作选读课程仍意犹未尽,此次网络授课为我提供重返课堂的宝贵机会,继续领略郁老师旁征博引的讲课风采,重温公共管理经典,深入思考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体系建设。
张莹(行政管理2019级博士生):郁老师强调了不了解现代就不能了解过去,历史是有目的性的。这些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当代的研究生,我们是否真的深刻地认识了当下的社会,充分思考了当下的公共问题?作为一位励志于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学生,我是不是能够认真思考和把握历史的本质以及了解当下生活的本质?我想,这些问题将伴随着我们这个研究过程并对我们的学术生涯进行指引。
林传学(行政管理2019级博士生):郁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程的主干内容,从古典范式的威尔逊、古德诺、韦伯,到19世纪30年代年后的“西蒙-沃尔多之争”,再到奥斯特罗姆夫妇发现的革命性变革,最后发展到后新公共管理时期奥斯本的新公共治理理论。讲到精彩处,增加了许多教材中不曾有的背景性知识,这一条历史传承脉络越发清晰。
左容(行政管理2019级硕士生):郁老师对本次课程中的阅读方法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第一,阅读时首先要聚焦所阅读的文本,这个阶段的阅读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公共管理素养为目标的;第二,在阅读文本时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因为每一部学术作品都是时代的精华;第三,关注现实,想要把握历史的本质需要把握当代生活的实质。老师的三个要求让我反思了以往自己阅读时的方法。
徐东涛(行政管理2019级博士生):本次课的总体感受是信息量大、互动性强、讲解精妙、洞察深刻。信息量大:从行政学是怎么来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切入,旁征博引,涉及了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诸多理论和历史。互动性强: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让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畅所欲言,融入课堂进程的同时,也置身行政学发展的历史情境之中。讲解精妙:无论是语速语调,还是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娓娓道来,让原本枯燥的理论通过历史维度和比较维度,串联起来,引人入胜。洞察深刻:把理论与现实发展结合起来,让遥远的声音能传到当下,让行政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和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贯通起来(包括对新冠疫情的公共管理角度的分析),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