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如何打赢疫情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专访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书记朱党其

发布者:苏超发布时间:2020-02-18浏览次数:300

转载自“浙大社会治理”微信公众号。

在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杭州市富阳区仅出现5例感染病例,且均为输入型病例。疫情防控效果显著。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富阳区开展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怎样的县域疫情防控经验?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抗疫情、保运行”两手抓的新阶段,富阳区开展了哪些工作,又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围绕这些议题,2月18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教授专访了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朱党其书记。

郁建兴:朱书记您好!截至目前,富阳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共是5例,而且都是输入型病例,也就是说,富阳本地并没有出现疫情传播。作为一个常住人口95万的东部发达区县,在防控疫情方面,富阳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朱党其: 富阳区比较早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于1月22日上午启动疫情防控工作,22日下午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组成领导小组,由我和区长任组长。1月23日,浙江省宣布进入一级响应,我们动员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员工,每个小区、每个村,挨家挨户排查。1月24日开始,我们效仿G20期间的工作方式,对所有进村(社)的人员进行登记。1月25日大年初一,我们要求对全区的所有村(社)进行硬隔离,开放式小区进行全封闭。同时,所有公务员全部进村、进社区,再次排查。1月27日,全区34名区领导和65家区级机关、8400余名党员干部再次集结,进入50个城市社区179个小区312个网格,全区24个乡镇(街道)1400余名镇街干部、近1600名村干部联动进村入户,排查可能的密切接触人员。三轮仔细摸排和迅速开展隔离,让我们比较好地掌握了可能风险并控制了全区人员流动。

郁建兴:可以说富阳的工作,核心特征就是一个字“早”,果断地进行早排查、早隔离,使富阳的新冠肺炎感染仅仅停留在输入型感染,而没有出现区域内传播。但是,早排查、早隔离,说起来不难,要准确高效执行,并不容易。是哪些关键元素,让富阳能够实现“早排查、早隔离”?换句话说,富阳能够在疫情早期阶段就实现有效防控,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前置性因素?

朱党其首先当然是职业敏感性。作为主要领导,需要具备应有的职业敏感性。我自1月中旬就时刻关注全国疫情发展情况。1月20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而且在接近除夕了中央和省委、市委还在开会讨论疫情,这就说明疫情防控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我们在1月22日紧急部署,成立专班,早一步开展排查和隔离。其次,富阳能够快速组织起来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执行下去,得益于我们前期开展的三项基层建设工作。第一是已经开展两年多的社区“大党委”制,把区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党员干部与所有城市社区关联起来,进行社区共建活动,每年开展考核比武,并做到社区全覆盖。第二是“组团联村”制度,发挥“主要领导统筹、班子成员带队、村镇干部为主、全体党员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有效延伸至每个村。第三是“特殊党日”活动,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有效运转起来,党员参与率非常高。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富阳全区共开展了特殊党日活动3000余次,3万余名村(社)党员以14天为一个周期参与防控工作。最后,进行“三三制”工作安排,要求所有机关每日分3个班次24小时轮流开展卡点防控、防疫宣传、人员排查、隔离监管等疫情防控工作。当然,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十分重要。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捐款捐物,动员全世界与富阳相关的组织、个人,采购口罩、防护服等物资。

郁建兴:强大的领导力,基于“大党委”、“组团联村”、“特殊党日”的组织动员能力、“三三”制等有效的管控机制以及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构成了富阳区第一阶段疫情防控的主要经验。浙江省以2月9日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为标志,全国以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为标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抗疫情、保运行”两手抓的新阶段。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明确提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县为单位,构成了新一阶段疫情防控的12字方针。这为“抗疫情、保运行”两手抓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同时,以县域为单位,也给县级政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两手抓”的新阶段后,富阳区做了哪些工作?

朱党其事实上,富阳区在2月3日上午就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企业开复工和员工返岗工作。主要讨论了五个问题:员工怎么返回富阳、返回富阳时应该做哪些必要检查、员工返回后住哪里、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哪些行业哪些地区先开复工。这一工作因为2月4日又确诊了一个病例而延缓。2月7日上午,区委区政府再次讨论企业开复工工作方案,7日下午,研究帮扶企业共渡难关的相关政策。2月8日上午,区委常委会正式研究企业复工、惠企政策和专项服务企业工作,提出了“四紧四松”的工作方针,即小紧大松(村、社区、小区、家门、单位、商场、企业等小口子紧,区域内交通运行松)、外紧内松(外来人员查控紧,内部氛围营造松)、入紧出松(进入小区紧,出小区松)、人紧物松(人员管理紧,物资流通松),要求结合前期的“三服务”工作和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2月9日下午,我们专题研究企业员工返工问题。2月10日上午,召开富阳区共抗疫情服务企业专项行动部署会。2月14日下午,召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研究服务企业复工情况。2月17日下午,研究大数据赋能精准服务企业情况。

郁建兴:在“抗疫情、保运行”两手抓工作中,富阳区再次先行一步,为富阳区点赞。从中央层面提出“两手抓”方针已经过去一周,富阳区在这一阶段工作中,面临了哪些问题?

朱党其:关键问题在于人员和物资无法流动。富阳共有10多万名非富阳籍企业员工,目前返岗率仅为三分之一左右,还有大部分员工无法返回富阳。员工不到位,企业很难开复工。另一方面,物流无法有效运转,让很多生产用的原材料无法进来,产品无法运出,仓储压力很大。

郁建兴:面对人员和物资无法流动的问题,富阳区有哪些应对举措?

朱党其在人员和物资方面,我们提出了“抱团取暖”计划,组织企业开展员工共享、物资共享。我们要求国有企业带头,共享货车驾驶员,让物资尽可能流通起来。同时,对企业员工实行专门的职工电子通行证,设计二维码,运用大数据方式实现职工通勤点对点管理。针对由于公共交通不畅导致人员无法返回富阳的情况,我们甚至包大巴赴贵州等省份接企业员工返回,但许多地方管控严格,车辆不能进入,人也无法出来。此外,我们新增了企业复工复产补贴,一是隔离补贴,对实行居家隔离的企业工作人员给予每人每天600元补助,集中隔离人员给予每人每天400元补助。二是板房补贴。我们鼓励企业自己建造隔离宿舍板房,每平方米补贴1000元。

郁建兴:“以县域为单元”并不是将决定权和执行权完全交给县一级,而是需要在准确分类疫情风险等级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各司其职。那些需要宏观指导、跨域协调的事务,需要中央和省级层面统筹安排,比如相同风险等级的地区,疫情管控标准应该基本统一。那些具有明显属地特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施策的事务,则应该更多地将权力和责任向下转移给地方,因为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而且动态变化;地方具有信息优势,更加了解属地情况。2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要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强精准防控,推动有序复工复产。您认为,地方在推动有序复工复产方面,急需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朱党其:目前,中央层面已经连续召开会议、出台多个文件,给地方的复工复产工作提供了很多支持。具体来说,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人员和物资流动的标准,可以考虑推广浙江正在开展的“绿色通行码”做法,让人先有序流动起来,对驾驶员等特殊人员,可以开发专门的二维码,开展点对点管理,让物资更快速地流通起来。

郁建兴:跨域协调问题的确是现阶段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我们也在积极呼吁中央和省级层面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做好对基层的制度供给和能力支持。我们期待富阳区能够在两手抓的新阶段,再接再厉,实现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硬,为疫情防控工作积累更多的做法和经验。谢谢朱书记!

(作者:黄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