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炯:疫情防控要处理好社会保障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发布者:苏超发布时间:2020-03-03浏览次数:692

内容来源:2020年3月2日光明网-学术频道

2月24-2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社会保障”研讨会以通讯会议的特殊方式召开。活动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3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提交了书面发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我们既要有效医治病患,又要防止病毒传播和疫情扩散,更要争取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需要注意“两个兼顾”。

兼顾重点与全面。一个多月来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新政,都是围绕着新冠肺炎疾病治疗、疫情防控和生产恢复这一重点临时设计的应急性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总体上看是合理的、有效的。但也应看到,这些应急性政策与既有法定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尤其是个别重灾区的既有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致使部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例如,被滞留于疫区的外地人,其吃住无处落实,个别人甚至依靠拾荒充饥;在优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规则之下,其他急特重疾病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救治;由于照料服务者无法进入社区和家庭,居家的重度残疾人、重度失能老人和困境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其生活极其困难;疫情带来了生活成本和各类服务成本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变得更为困难。为此,要兼顾重点与全面,在实行社会保障新政的同时,必须有效落实法定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基本尊严。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临时救助,把滞留于疫区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确保其基本生活;二是优化医疗救治资源配置,在努力救治新冠肺炎病患的同时,留出一部分资源保障其他急特重疾病患者的救治需要;三是适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四是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适度提高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金给付水平;五是在系统排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重度失能老人、困境儿童和孕产妇的照护服务职责,适度提高居家托养补助标准,适度增加对托养机构的补贴。

兼顾常态与非常态。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常态社会设计的,重大疫情发生却是非常态,因而需要一些特殊的临时性应急政策。但从此次疫情看,现行制度暴露出诸多缺陷,所以要兼顾非常态与常态,在执行好法定社会保障制度和临时社会保障新政的同时,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思考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与完善,使之更为科学合理。从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看,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救助对象逐步从户籍人口扩展到常住人口,特殊情况下应当把临时滞留人员纳入;二是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项目的救助标准要有自然增长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临时调整机制;三是在被隔离控制之后,传染病患者救治与其他急特重疾病患者救治应予同等对待;四是对于参加类似新冠肺炎救治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风险保障,不仅仅以工伤保险标准给予保障待遇,而应参照社会优抚政策,因为他们的工作接近于上战场;五是研究突发重大事件中特殊群体基本照护服务的供给机制,包括重度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和孕产妇等;六是按照以丰补歉的原则,明确失业保险基金不再追求年度收支平衡,而是长期收支平衡,即允许特殊困难年份的基金当年亏空,适度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以增强其促进就业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