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杭城论道 | 康奈尔大学李善军教授“从雾到霾:污染披露信息的价值”

发布者:苏超发布时间:2020-07-03浏览次数:801


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的邀请,2020年7月1日晚,康奈尔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善军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分享了题为“From Fog to Smog: The Value of Pollution Information的工作论文。本次会议同时采用腾讯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共吸引国内外340余人参与。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李善军教授首先对该研究的背景和立意进行了简要描述。提到,中国的空气污染是一个严重且长期的问题,尤其在北方地区,阴朦如雾的天气时常发生。为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除个别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城市分别在2013年1月、11月和2014年12月相继推出了空气质量监测项目(China’s Nat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 Disclosure Program),该污染披露项目有利于公众获取关于污染情况的信息。但在此之前,公众没有任何公共渠道来获得空气污染信息。那么,这样的信息披露是否改变了民众对空气污染的认知?人们的行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调整?对人们的健康又造成了何种影响?为解答上述疑问,李善军分模块详细阐述了其实证结果,并由此计算污染信息披露的经济价值。


(1)污染信息披露如何改变民众对信息的获取和污染的认知?

关于信息披露情况本身,研究分析了传统媒体平台(新闻中提到相关雾霾信息的数量)和新媒体(AppStore上发布有关空气质量的软件数量)在具体污染监测项目出台前后的差异。Event Study证据表明,污染检测项目颁布之后,空气污染相关的信息披露呈现出显著增加的态势。

据此,污染信息披露是否改变了民众对污染的意识?根据项目前后百度搜索量变化数据以及空气净化器购买数据显示,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意识有明显的增加。

(2)污染信息披露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

研究构建了消费者决策模型来评估污染信息提供项目的效果。排除了项目出台本身的内生性影响,接下来的实证研究信用卡和贷记卡消费数据以及新房交易数据等数据库,评估人们通过信息获取从而避免污染的行为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空气质量变量主要依照NASA公布的气溶胶遥感数据。结果显示,更好的污染信息披露将改变人们在短期和长期的消费行为决策,包括购物及其购房选择。

(3)污染信息披露对民众的健康产生了何种影响?

研究还关注了该项目产生前后死亡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该项目之后,心血管与非心血管造成的死亡率均显著下降,且该项目降低健康损害的效果在城市地区、医疗设施更易获取的地区、用电更多的地区更显著。

最后,得益于污染数据披露项目的开展,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由此计算获得信息的价值(Value of Information, VOI)。扣除一切为规避污染而产生的成本,研究表明该项目是一个有效且低成本的环境政策。

本次学术沙龙在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展开,期间,参会人员就模型的设定、政策效果、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问题,李善军教授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同时他还表示,中国较短时期内就完成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治污目标,治污进程值得肯定。沙龙的最后,与会师生向李老师表达了感谢,第二期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李善军教授目前担任康奈尔大学商学院肯尼斯·罗宾逊讲席教授,康奈尔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同时是环境与能源领域的著名智库未来资源研究所 (RFF)的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环境与能源经济学,产业组织和中国经济问题。他还担任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 的共同主编,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 的编委会成员。

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