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7月1日,《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第十一期:浙江德清篇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第三次获邀,在节目中发表对德清县发展经验的总结点评。
德清位于长三角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与创新成为德清在发展道路上新的“金名片”。截至目前,德清共承接了218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任务,众多改革经验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推广。与此同时,众多新兴产业也在德清落地生根,为这座小县城的发展注入活力。
张蔚文教授指出:德清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背后,是持续的改革与创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在小小的县城里崛起世界级的大产业,给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带来了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坚持绿色导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建筑石矿开采和珍珠养殖都曾经是德清的支柱产业,给当地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益。但随着国内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这种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型的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德清通过关停矿山、延长珍珠养殖产业链等举措,在淘汰落后产能、整治“低小散”企业的同时,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实现了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于我国很多专业功能型的县城来说,也应充分借鉴德清经验,把生态优先、集聚集约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第二,强化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德清敢为人先,在零产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布局地理信息产业的机遇,花10年时间,从无到有打造了一个“地理信息小镇”,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流的地理信息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德清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抢占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高地,德清已经形成了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产业影响力,并持续地引导高成长性、高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以产业链的形式集群发展。一方面,这推动了更多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降低了集群内单个企业的创新风险和成本;另一方面,也助推德清不断优化创新载体,提升产业长效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立足绿水青山,提升县城人居品质。当前,我国很多县城、中小城市的发展中,都面临“留不住人”的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出于对工作机会、以及生活品质的考虑,往往都并不愿意留在家乡。而德清发展中,有一条重要的启示,就是用绿水青山留住人。比如,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支持民宿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再比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大城市靠拢,为年轻人提供健身房、舞蹈室和音乐会。虽然是县城,但也为年轻人们提供了精致、绿色的“城市型”生活,极大改善了县城年轻人口流失的现象。对于我国大部分县城来说,应搭上乡村振兴和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等政策的顺风车,提升自身的人居环境品质,让人能在县城中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