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俊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杭州“打好经济翻身仗”,是依靠数字经济还是补制造业短板?

发布者:郎明紫发布时间:2023-09-30浏览次数:10

9月23日晚,在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巨大的“数字人”踏着钱塘潮涌而来,与运动员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此时,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这座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城市——杭州。

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数字人”展现了这座“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是基于数字经济的产业基础,杭州有底气提出“智能”办赛的理念。而杭州亚运会则呈现了史上最智能的一届亚运会,更呈现了“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经济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杭州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4.2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8753亿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565元,增长到2022年的152588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回望杭州经济发展轨迹,曾经强调“工业兴市”“工业强市”,之后伴随新经济勃发,逐步转到“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定位上。尤其是近年来,杭州抓住互联网腾飞的机遇,在全国率先布局数字经济,勇当开路先锋,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而“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也是杭州“十四五”规划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擘画的美好蓝图。

杭州正不遗余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数智经济”提供生动鲜活的“杭州实践”。


亚运周期杭州GDP增长0.83万亿


经济结构趋向优化的杭州,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仅从亚运周期看,从2015年9月16日杭州亚运会申办成功,GDP为1.05万亿元,到2022年GDP达到1.88万亿元,近8年期间,杭州GDP增加了0.83万亿元。

对杭州经济多年来快速增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石敏俊不吝赞美之词。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杭州在亚运周期,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部分高新产业快速发展为依托,快速崛起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过低谷,但总体看,杭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杭州的金名片”。

石敏俊所言的杭州经济低谷,主要是指2022年杭州经济惨遭“滑铁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GDP总量虽然达到18753亿元,但增速却只有1.5%,在浙江省各市中增速最低。

这一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在石敏俊看来,2022年杭州惨遭“滑铁卢”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包括疫情和平台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的双重因素影响。


“打好经济翻身仗”,预期GDP增速5%以上


“打好经济翻身仗”,是继续依靠数字经济、科创基地等“长板”,还是需要补所谓“制造业薄弱”的课?杭州市未来发展取向、发展道路到底该怎么选择,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石敏俊表示,数字经济是杭州的一张亮眼名片,虽然杭州制造业有一定基础,但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曾经萧山区的传统制造业是优势产业,但是过去10多年里转型升级有些缓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挑战。当前,如何让萧山的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升级,进而打造成为新制造中心,萧山正在追赶”。

建立国际科创中心成为萧山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升级的抓手。

2019年2月28日,由浙江省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共同签署协议,共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该中心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既是一个新型大学校区,又是开放科技园区,同时还是科技创新的“特区”,其目标是通过若干年努力,打造具有世界水平、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我国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国际策源地,全球化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区和改革试验田。

“国际科创中心共投入80亿元,萧山区正在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所以,我认为杭州目前不是回去补制造业的课,而是要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石敏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上半年经济实现跃升


自今年年初提出“打好经济翻身仗”,半年过后,杭州就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96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

GDP 9602亿元,这一成绩不仅超过了武汉,也与发展势头迅猛的成都仅有千亿元差距。杭州经济的快速崛起,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巨大潜力。

“上半年杭州经济活力有效增强,重点行业持续恢复,相比之下,数字经济的表现最为突出,应该说,数字经济依然是杭州的一张亮丽名片。”石敏俊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优质营商环境为杭州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数字经济这张名片,民营经济是杭州的另一张金名片。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石敏俊对此感受颇深。

“不久前我去余杭区,那里正全力以赴打造新的增长极,吸引了不少企业入驻。在那里我遇到一位从事机器人行业的企业家,当问他为何会到杭州来,他说这里干部的工作作风很吸引他,晚上大半夜给他打电话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他觉得这里的营商环境非常优越,让他们放心。”石敏俊说。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很大程度上跟当地的政治生态密不可分。

因工作需要,近几年石敏俊来到杭州工作以后,有机会参与更多的地方调研,他深切感受到虽然浙江自然资源匮乏,却成功实现了民富经济大发展的缘由。

“浙江鼓励从基层开始,各级政府都要尝试创新实践,地方干部每天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创新。比如杭州市,每年都会进行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和优秀理论成果评选工作。”石敏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浙江政治生态呈现的是各级政府上赛道,拿出好成绩,大家都在齐心协力一起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