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教授接受潮新闻采访:什么样的人算“人才”?浙江如何抢人才、留人才?

发布者:郎明紫发布时间:2024-02-28浏览次数:10

人勤春来早,开年即开跑

218日,农历新年上班首日,浙江召开新春第一会,会议锚定人才,进一步明确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号角吹响,无论是招聘单位还是求职者都铆足了劲,奔赴在春风里。从跨省招工,到专列出动包车返岗,再到各地召开大型招聘会,春节刚过,我们就感受到了浙江引才、揽才的暖意和热情。

当前,城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勇挑大梁的经济大省浙江来说,必须把人才作为强省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对于人才,既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那么,什么样的人算人才?浙江如何抢人才、留人才?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苗青应邀接受潮新闻记者专访,进行解读。

 

浙江省在新春开工第一天就召开大会聚焦人才,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次会议对于浙江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苗青:我认为至少从三个方面有特殊的意义。第一,在宏观上,阐明了人才对两个先行的意义。人才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人才是发展的牛鼻子,牵住这个牛鼻子,就牵住了关键。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浙江这块热土上创新创业,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所以在新春开工第一天,召开人才相关的会议,实际上是吹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第二,从中观上,强调了人才对用人单位的核心意义。对于每一个用人单位来说,要把人才的重要性摆在首位。每一家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以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为例,早年靠企业家的家族资本,而后又依靠资本要素推动规模化发展,如今迎来了依靠人才、创新驱动实现蝶变的新时代。铸就一家百年老店,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

第三,从微观上,激发了人才对奉献浙江大地的坚定信心。对现在浙江这块热土中工作中的人才和对即将来浙创新创业的人才来说,新春第一会打响了人才品牌,彰显了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些年来,浙江致力于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为人才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人才满意度很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龙年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和红利释放。

新春第一会明确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什么样的人算人才?有没有统一标准?请您展开讲讲。

 

苗青:人才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个标准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标准,过去我们认为有大专文凭的人就可以纳入统计局的人才标准。第二标准,是一些地方在探索人才政策的时候,对人才等级的认定。比如有些城市提出的ABCDE类人才认定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带帽的人才。其实什么算是人才,新春第一会给出了科学的说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不管是什么岗位,不论有没有头衔,都是人才。人才的标准要牢牢把握其差异化价值和有用性价值。如果我们用一种生搬硬套的固定格式去寻找人才,就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理念。

在当前激烈的人才抢夺战中,浙江有哪些独特的策略和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苗青:大致可以从4个方面来阐述浙江的优势。

首先,浙江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公正的法治环境。浙江各级政府做事透明公正,干事效率高,服务热情,一视同仁地对待来浙奉献的每一个人。

第二,浙江有强劲的民营经济产业。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省共有1860家企业进入上规模民企行列,较上一年增加473,数量居全国第一。108家上榜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量连续25年位居全国之首。浙江经济的强劲势头是吸附人才的最佳载体。

第三,浙江有非常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诗画江南,在浙江工作有绿水青山相伴。在浙江干事创业,不仅仅意味着是埋头苦干一味赚钱,还能够欣赏人间的美景,体会心与自然的交融。

第四,浙江有非常优质的基础教育、医疗保障和公共服务条件,人才的下一代在浙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等各种服务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已经流入浙江的人才,浙江如何在政策、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浙江,发挥其才能?

 

苗青:浙江的人才政策应该说走在全国的前列,比如说浙江的人才服务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通过打开数字化的平台,我们就可以获得经济补助、住房补贴、服务保障,比如户籍保障、家属就业、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子女教育政策。所以应该说浙江对新浙江人给予了非常透明的、公平的、合理的激励政策。

当然我们浙江还有自己的人才工程,省一级、市一级的人才工程,为到各地创新创业提供的人才注入第一脚油门

对于地方而言,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是一项颇为划算的投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您认为浙江县城该如何引进人才和留住青年人才?

 

苗青:确实,人才的特点就是人往高处走,且人才喜欢扎堆集聚。所以大部分的高端人才可能集聚在大都市。那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会发现县域以及县域以下的地域可能会存在着人才外流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利于山区26县乡村振兴。

那么要留住这些县域地区的人才,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活县域经济,只有比较活跃的经济才能承载人才的融入。第二要做好文化旅游融合,练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本领,凝聚更多的乡村创意人才。第三,政府也应当对于致力于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才给予更多的补贴和激励政策,对甘于寂寞深耕乡村的人才提供足够的支持。

未来,浙江在人才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您对此有何建议?

 

苗青:应该说浙江省的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远景目标过程中,就提出了人才要服务省委大局,体现浙江特色,总体包括了围绕重点领域建设8支人才队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10类改革、营造优秀的人才生态、办好8件人才实事。

展望未来,我觉得我们在这些方面应当做得更好,以全球视野集聚高素质人才队伍,比如大力引进国际一流人才,着力培养人才的质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建设人才成长的梯队,推进浙商队伍的转型升级,加快培养大批浙江工匠。

浙江的人才发展要遵循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有力、更加综合和更加贴心的大方向迈进。

更加开放,是以走在前列的意识来创新高水平人才的制度。要推进人才评价的科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畅通人才的流通渠道,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进一步增加知识的价值。

更加有力,是以超常规的举措来建设高能级的人才平台,加快构筑高能级的平台体系,实施战略科技力量的锻造工程,实施一流的高校引育工程,加强人才科创特色平台的建设。

更加综合,是以用户思维来提供高品质的人才服务,推进人才服务的集成化、人才服务的市场化、人才服务的国际化和人才服务的一体化。

更加贴心,是以系统方法来推进整体自治,进一步打造线上线下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完善人才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建设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学有优教的教育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创造无处不在的人才交往空间,营造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加大人才精神激励。

最后,您认为,浙江在人才发展方面还有哪些挑战需要面对和克服,浙江应当如何应对?

 

苗青:我认为要做到本地化+全球化。

一是以本地化的手段来孕育人才。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平台。众所周知,大学是培养人才最后一公里,浙江的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在长三角中并不领先,产学研合作水平不高。人才的浙江制造是我们的短板,这使得用人单位的引才成本居高不下。相信让学在浙江和干事在浙江成为无缝链接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变为现实。

二是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筑巢引凤。打造浙江,尤其是杭州、宁波、温州成为国际知名的都市,畅通语言沟通瓶颈,做优国际创业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金发碧眼知晓浙江、创新浙江、定居浙江。浙江要致力于成为地球村中的村民人人向往的梦想起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