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国土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39%。2022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8万亿元,占全国的46.5%,人口占比为43.1%。
这充分显示了长江经济带战略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经济带不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枢和协调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同样起着带动和拓展作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石敏俊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生态方面也付出了代价。不少人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
“长江之所以病了,是因为长江沿岸的城市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导致长江水污染严重。此外,一些城市把大量生活垃圾倾倒在长江中,污染了长江水体。长江水生态和水环境恶化,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难点和痛点。”石敏俊表示。
总的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同时也要看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在继续抓好保护的同时,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石敏俊认为,还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其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河上下,河水汤汤,母亲河正在恢复生机与活力。
“虽然黄河流域的经济总量比不上长江经济带,但是它的生态地位很重要,黄河流域更加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石敏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黄河流域的许多地方属于单一功能区,更多地承担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功能,比如像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更加突出强调生态功能的重要性。
在石敏俊看来,黄河流域产业结构特点是基础性产业偏多,传统产业大而不强,电力和高耗能产业比较集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中上游流域以能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生态绿色发展非常紧迫。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统筹推动黄河流域产业链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的同时,还应协同推进相关产业降碳、减污、扩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