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智汇应急 ——社保系教工党支部开展六月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戴宜欣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用专节部署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为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2025625日下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与杭州市余杭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为纽带,共同探索应急管理协同治理新路径应急管理专业部分在读博士生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党员师生们来到余杭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大家细致了解了基层应急队伍的建设情况、装备配置水平以及日常运作机制在消防安全体验馆参与了模拟演练,深化对防震减灾、救援调度等实操环节的认知。针对基层应急实践中面临的协同响应瓶颈、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短板等现实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现场交流,为后续聚焦“多层级应急协同”“社会力量动员”等关键课题研究积累了鲜活的一手实证素材。

随后,党员师生们来到余杭应急管理局参加《共建应急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点协议》的签约仪式、应急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点的揭牌仪式并与余杭应急管理局领导班子、全体党员干部座谈。在双方党员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刘涛教授与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余文权副局长郑重签署了《共建应急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点协议》,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苗青教授与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裘望局长共同为“应急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点”揭牌。这一重要平台将依托余杭区丰富的基层应急实战场景,特别是余杭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涵盖指挥中心、安全体验馆等12个功能区块的实践资源,为浙大学子提供沉浸式的教学基地;同时,学科专家团队也将深度参与地方风险评估、预案优化等课题,致力于将宝贵的余杭经验转化为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努力构建“实战赋能教学、科研反哺实践”的良性循环生态。

签约及授牌仪式后,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入党积极分子刘涛教授为在场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代表带来了题为《从西欧国家民防看应急管理协同治理》的专题报告,引发了深度思想碰撞。报告深入剖析了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THW)“2000名公务员+8万志愿者”的双轨架构及其植根于中世纪行会互助传统的制度韧性,阐释了瑞士依托义务民防服务、全球最密集防护设施(36万掩体)以及深入社区和学校的“自我保护课”所构建的全民防御体系协同逻辑。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刘涛教授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三维防御体”的本土化启示,即强化制度性民防(法定义务体系)、深化文化式心防(灾害认知重塑)、推进穿透性智防(数字赋能基层),为余杭区探索“政府公权力与社会自组织力共振”的韧性治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支撑。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深化合作展开了务实而热烈的交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苗青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的学科优势与研究前沿,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裘望分享了余杭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应急(安全)宣教质效的宝贵经验与挑战。双方一致认为,要建立完善定期会商、项目清单、评估反馈机制,发挥双方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平台优势,推动高校研究成果在余杭区落地应用

本次党建共建活动,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学术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是探索“党建引领、政校协同、智慧应急”新模式的破题之举。浙江大学应急管理学科将以此次共建教学实践点为新起点,持续推动应急管理理论创新与基层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贡献浙大智慧与力量!


供稿:赵婷、包乐天

摄影:赵婷、张磊